破解牧区治理难题,甘孜州出“新招”——“流动式”网格提供“伴随式”服务

  
2023-04-28 09:47:40
     

4月23日,稻城县“亚丁星语”普法宣讲团联合邓坡乡开展虫草采挖前期法治宣传活动

  
任轶杰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夏菲妮 文/图
  
  四月高原,白雪初融。万物复苏的康南腹地,水草丰茂,虫草富集,“黄金采挖季”如期而至。4月27日,巴塘县学尼龙虫草采集点一片忙碌景象,帐篷顶上鲜红的党旗猎猎。牧民说:“看到党旗就安心了,再也不怕遇到矛盾纠纷了。”
  
  甘孜州是川西北牧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四川最大的草原牧区,拥有天然草原1.42亿亩,牧户近20万户,牧民90余万人。基层牧民以游牧和虫草、菌类采集为主要经济来源,流动性较大。如何做好牧区社会治理工作、服务好牧区群众,成为摆在当地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创新搭建“帐篷”治理平台、健全“马背”服务队伍、探索“因情设网、应时建格、格随人走”的“流动网格+伴随服务”动网实格模式、打造“流动式”社会治理平台……近年来,甘孜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打通市域社会治理“神经末梢”,推动从源头到末梢的全程治理,及时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流动网格”管理:让治理跟着群众走
  

  自从有了流动网格,有啥矛盾纠纷网格员就会出面解决,他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上,双方都服气,大家也就可以平和安全地采挖虫草,真的很感谢这个政策!
  
  ——巴塘县夏邛镇拉宗伙村村民洛绒次仁

  
  在巴塘县,采摘虫草是农牧民群众一年中的重要收入来源。巴塘县的虫草采集点达70余个,每年4月下旬开始进入虫草采集时节,来自县内外逾1.5万多名群众同时进山采集,人员复杂管理难、细节隐患防控难、社会维稳治安难,成为虫草采集期社会治理工作的“三难”问题。
  
  “为了更好地服务上山采挖虫草的牧民群众,巴塘县共成立37个临时党支部驻扎在虫草山。”巴塘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李康告诉记者,驻山党员干部不畏虫草山高海拔严寒环境,亮出身份,深入一线,与采挖虫草的群众同吃同住,将管理服务触角延伸至群众身边,“有困难找党员,临时党支部全程牵引式伴随服务”。
  
  伴随式服务是甘孜州虫草采挖期末梢治理的亮点举措。近年来,甘孜州坚持党建引领、体制引领、共建引领,在虫草松茸采挖临时聚居区、牧民定居集中安置点,建设帐篷党支部、帐篷综治站、帐篷警务室、帐篷夜校、帐篷医疗点、帐篷服务中心等综治站点872个,搭建起“全方位、宽领域、群众适应”的社会治理平台,有效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实现“群众在哪里、综治管理就延伸到哪里,虫草采挖点在哪里、基础服务就派送到哪里”。
  
  甘孜州牧区分布广,半数以上基层群众逐水草而居,加之牧民群众随季节入山采挖虫草、采集松茸,社会治理“看不见、管不了”的问题较为突出。如何让牧民群众进入基层社会治理单元、让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在牧区更加有效发挥作用、让网格服务深入到广大牧民群众中,成为了甘孜州市域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挑战。
  
  甘孜州结合牧民群众流动性较大的特点,坚持精细精致精准治理理念,创新探索“流动网格”服务管理模式,在虫草松茸采挖聚集区以区域面积、群众构成、治安状况、矛盾隐患等为要素划分流动网格713个,在远牧区以游牧点、家庭户联防为要素划分流动网格794个,建流动网格党支部(小组)423个,配网格员和信息员3165名,健全完善网格员“日巡日报”等制度,有效提高了全周期动态治理能力。
  
  “自从有了流动网格,有啥矛盾纠纷网格员就会出面解决,他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上,双方都服气,大家也就可以平和安全地采挖虫草,真的很感谢这个政策!”巴塘县夏邛镇拉宗伙村村民洛绒次仁告诉记者,以前采挖虫草的时候,经常因虫草采挖地缘权属发生争吵,甚至还有打架斗殴的情况。
  
  “马背服务”队伍:让治理走进群众中
  
  深入虫草山,通过法治宣传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在群众中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
  
  ——稻城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胡程

  
  进入虫草采挖季,稻城县的“亚丁星语”“洞嘎波”普法宣传队伍也跟着活跃起来。连日来,他们深入全县各乡镇开展虫草采挖前的法治宣传活动,深入浅出、趣味盎然的宣讲赢得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阵阵掌声。
  
  “每年的虫草采挖季,稻城县有8000余名群众到山上采挖虫草,从源头预防矛盾纠纷是关键。”稻城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胡程说,稻城县以防风险、除隐患、降发案、保平安为目的,深入虫草山,通过法治宣传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在群众中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法治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近年来,甘孜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在“群众喜爱”的社会治理方式上创新探索,以“马背”为载体,有效整合群防队员、调解员、维稳综治员、“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等力量,为在虫草山采挖虫草的牧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传递司法的温度。
  
  每年4至5月虫草采挖季期间,“马背法官”罗江益总要到虫草采挖点驻扎一段时间。谈及这个坚持了40余年的习惯时他说,平时牧民都住得比较分散,只有挖虫草的时候会聚在一起,“现场办案、现场执行、现场普法,办好一个案子,就可以起到宣传教育一片的好效果”。
  
  在汽车上不去的高山,“马背警察”骑马巡护;在没有水源的走访路上,“马背调解员”化雪解渴;在地广人稀的巡回宣讲路上,“马背法官”扛着国徽化解纠纷……如今,1832支“马背”服务队伍活跃在雪域高原,常态化开展“巡山梁、访民居、进帐篷”活动,以定期走访、巡回送法、围炉夜话等方式,实施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治理,将现代化治理触角延伸到牧民群众身边。
  
  日月星海、冰雪山川是茫茫高原亘古不变的轮廓,而国徽、法袍则是行走其间的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