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细节的阿坝检察奋斗史

  
2022-10-18 14:28:01
     

若尔盖县检察院“鹤翔兰萨”公益诉讼团队开展常态化湿地、水源地巡护工作 阿坝州检察院供图

 

红原县检察院未检干警在“格桑梅朵”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带领青少年开展向国旗宣誓活动

 

苏云娇 泽斯满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焰
  
  清晨的阳光洒向大地,松潘县“格桑梅朵”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里,孩子们在国旗下庄严宣誓;
  
  阿坝州马尔康6.0级震群地震发生后,阿坝检察力量迅速响应,走进村寨,到处都是检察干警忙碌的身影;
  
  守护家园,守护绿水青山,阿坝检察力量在公益诉讼工作中做出了特色,打造出了品牌;
  
  司法救助从“单打独斗”到形成“部门联动”,让困难群众暖心又安心,彰显了司法的温度……
  
  这些是阿坝检察在十年征程中披荆斩棘的一个个动人的“细节”,交出的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
  
  听党指挥 勇于担当
  
  以检察力量服务中心大局
  

  18名被告人获刑,首犯陈波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余被告人被判处1年1个月到7年6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2020年8月30日,阿坝州首例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一审宣判,当地老百姓奔走相告“正义战胜了邪恶”“扫黑除恶,扫出了朗朗乾坤”……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专项斗争中,阿坝州检察机关始终秉持听党指挥的忠诚精神、勇于担当的斗争精神、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起诉“汶川县张兵等人涉恶案”“九寨沟县陈波等人涉黑案”等涉黑恶案件21件151人,严惩了一批涉黑恶犯罪分子,打掉了黑恶势力的嚣张气焰。
  
  面对新时代党和人民群众新的更高要求,阿坝州检察机关从严从细从实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有效促进治罪与治理并重,让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2021年底,全州刑事案件的诉前羁押率为50%,今年以来,全州诉前羁押率下降至32%。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平台,坚持引导侦查取证与捕前分流相结合,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开展提前介入、听取意见、会商指导,及时将无逮捕必要的案件挡在逮捕环节外,促进侦查机关有效降低提捕率,今年前三季度提请逮捕数下降了20个百分点,从源头上减少羁押,有效修复了社会关系,节约了司法资源。
  
  十年来,阿坝州检察机关紧紧围绕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决战到底的勇气,依法批捕各类犯罪嫌疑人3876名,起诉7125人,切实履行好了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和法律使命。
  
  探索磨砺 打造品牌
  
  “格桑梅朵”开遍阿坝大地
  

  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关爱,是社会的责任。守护未成年人更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
  
  十年探索,十年磨砺。阿坝州检察机关将重任担在肩上,探索阿坝州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业化、特色化道路。
  
  2018年,具有阿坝特色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格桑梅朵”应运而生。
  
  “格桑”在藏语中代表幸福,“梅朵”在藏语中代表“花朵”。“格桑梅朵”这个品牌名称代表着阿坝州检察机关对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殷切希望和美好愿景。
  
  希望和祝福转化为努力与付出,阿坝州检察机关将十年的探索和磨砺倾注在了“格桑梅朵”里。该品牌建立后的第10个月,“格桑梅朵”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在马尔康市揭牌并正式启用。这是我省涉藏地区首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创新带来了“变革”,更带来了希望。很快,“格桑梅朵”成为阿坝州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一张名片。
  
  “检察官姐姐,‘格桑梅朵’基地太好玩了,有机器人,有VR,还有好多互动游戏,我们学习到好多法律知识。”马尔康市第四小学四年级2班的桑吉卓玛同学,在“格桑梅朵”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接受法治教育时开心地说。
  
  在马尔康市建立了第一个“格桑梅朵”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后,阿坝州检察院牵头建设“格桑梅朵”法治教育实践基地11个、“一站式”办案区8个、观护帮教基地1个,组建藏汉双语女子法治巡讲团,编制藏汉双语法治教育课件16个,创新研制“格桑梅朵网络法治课堂”App和“格桑梅朵”网上展馆,检察官采取藏汉双语的形式“走出去、请进来”,打造具有阿坝特色的“沉浸式”法治教育体系,将爱国与法治的种子播撒在高原孩子心中。
  
  “格桑梅朵”的成功吸引了社会各界关注,也得到了上级机关的认可。截至目前,“格桑梅朵”基地共接待3.2万余人次参观学习;阿坝州两级检察院135名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覆盖学校600余所,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800余次,辐射学生万余人次。2020年,“格桑梅朵”品牌被写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和《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4-2019)》。2021年,马尔康市“格桑梅朵”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被省委依法治省办、省司法厅批准公布为四川省第三批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由点到面 由少及多
  
  实现全州公益诉讼品牌全覆盖

  
  素有“川西北高原绿洲”之称的若尔盖湿地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生物多样性最典型、风景最优美的高原沼泽湿地,是重要生态保护屏障、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功能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近年来,阿坝州检察机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护航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建设为己任,倾力打造全国首个高原湿地生态保护公益诉讼品牌体系“鹤翔兰萨”,着力构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网,用公益利剑守护好这片草原湿地、雪山冰川、生灵草木。
  
  五年来,全州检察机关聚焦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盗采领域公益损害突出问题,共办理相关案件800余件,督促清除处理各类生活垃圾140.42吨,督促修复被污染、破坏、违法占用的林地、耕地、湿地、草原183余亩,补植复绿2.1万余株,挽回经济损失267.4万元。
  
  若尔盖县检察院办理的“白河唐克镇段河道垃圾污染破坏生态环境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携手清四乱 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检察公益诉讼十大典型案例;阿坝县检察院办理的督促保护湿地泥炭资源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今年,阿坝州检察机关再度发力,在全州打造“鹤翔兰萨”公益诉讼子品牌,由点到面、由少及多,最终形成阿坝州公益诉讼品牌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从今年5月开始,我们根据州检察院的相关要求,着手打造‘鹤翔兰萨’公益诉讼子品牌。茂县是羌族聚集县,羌文化特色突出,于是我们组建了‘鹤翔兰萨·麦色’公益诉讼团队。”茂县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董旗说。
  
  据了解,该团队目前有6名成员,业务能力过硬,沟通协调能力较强,且能熟练使用羌汉双语。同时,为了增加助力,该团队引入“外援”:筛选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方面的行政和社会专家人才,作为首批特邀检察官助理,参与到具体案件的办理之中,实现由检察院“单打独斗”向全社会“抱团作战”的转变。截至目前,该团队共受理各类公益案件线索30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3件,挽回国家经济损失40余万元。
  
  司法救助 互动合作
  
  “独角戏”变成多方“大合唱”
  

  “谢谢了,谢谢了,是检察院给我和娃娃带来了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近日,下肢高位截瘫的单亲母亲杨芳(化名)拉着茂县检察院干警的手激动地说。
  
  今年7月,在开展“关爱困难单亲母亲,加强专项司法救助”活动过程中,茂县检察院了解到杨芳几年前因突发疾病导致高位截瘫,后又因为治病导致家中负债累累,杨芳的丈夫为了早日还清债务,远赴新疆打工。不幸的事情却接踵而至,杨芳的丈夫在新疆遭遇车祸去世,杨芳自己高位截瘫,还有个年仅7的女儿需要抚养。杨芳的生活变得看不见希望,阴影始终笼罩着这个不幸的家庭。
  
  得知杨芳的家庭情况后,茂县检察院积极奔走,为杨芳争取司法救助,不仅落实了司法救助金1万元,还通过跟阿坝州检察院的“联动救助”机制,另外为杨芳争取到了1万元救助金。此外,茂县检察院协同县残联、县民政局、县关工委、县妇联、县教育局等多个部门,共同做好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的衔接工作。
  
  “通过这起案件,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司法救助工作存在的社会意义,也促成了检察院与其他相关部门在司法救助工作中的互动与合作,最终让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救助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他们重拾对生活的信心。”茂县检察院检察官陶斌莉说。为杨芳落实司法救助金后,陶斌莉依然牵挂着杨芳一家人,时常去看望她们,不断为她们加油鼓劲。
  
  救助杨芳的故事,是阿坝检察践行为民初心、推动社会向善向美的一个缩影。十年来,阿坝检察积极救助单亲母亲、未成年人、残疾人、生活困难当事人等重点对象,努力展现司法为民的政治担当,与阿坝州民政局、州教委、州关工委等单位会签《“事实孤儿”等未成年人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化救助工作衔接办法(试行)》,与州扶贫和移民工作局会签《关于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融入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办法》等,进一步完善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有效衔接机制,把检察机关的“独角戏”变成多方参与的“大合唱”,构建多元化、综合性的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格局,让困难群众暖心又安心,确保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人都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