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服务“飞”上峨眉金顶 “法治祥云”成为新风景

  
2022-03-31 10:56:32
     

峨眉山市法院“云上金顶”旅游普法小分队在峨眉山金顶上开展普法宣传
  


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运用“云上金顶”旅游审判新模式,“隔空”调解一起网络购物纠纷峨眉山市法院供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慧 刘任
  
  “您好,这些《游客法律援助手册》《旅游纠纷普法案例》有兴趣了解一下吗?”“游客朋友,这里提供‘一对一’法律咨询服务,现场就可以解答。”今年元旦节,峨眉山市法院“云上金顶”旅游普法小分队一早就登上峨眉山金顶,为3万多名游客送上了开年第一件法治拜年礼。
  
  有游客的地方就有司法服务,以“法治祥云”护佑峨眉仙山,这是峨眉山市法院秉持的服务理念。近年来,峨眉山市法院创新将“云技术、法治理念、新发展理念”与司法审判深度融合,依托云上庭审、商家“一键响应”终端、生态环保“三项机制”等多种手段,打造出“云上金顶”综合治理体系。今年1月,该项工作荣获首届“四川法院改革创新奖”。如今,峨眉山金顶上的这朵“法治祥云”让游客的烦心事越来越少了,旅游环境更加祥和安宁了,而它本身也渐渐成为了往来游客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入 选 理 由
  
  打造“云上金顶”综合治理体系
  
  助推环旅司法服务提档升级

  
  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坚持把健全服务体系、深化诉源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以“科技云”“法治云”“生态云”“三朵云”为抓手,创新打造“云上金顶”旅游环保审判品牌。“云上金顶”将巡回法庭“开”进峨眉山景区,通过打造全国首个涉旅游在线指挥中心,把法官能动作用与生物环保作用相衔接,推动景区内部破坏生态环境和涉旅纠纷高效解决。目前,“云上金顶”已经为上千名游客与旅游经营者提供法治服务,为建设全国首家“无讼”5A景区提供强力支撑。
  
  > 涉旅纠纷高效化解“法治祥云”擦亮旅游名片
  
  “峨眉两山横蜀土,五岳之外更奇睹”。峨眉山以其悠久绵长的佛教文化和清丽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八方来客,然而旅游热潮在带来经济红利的同时,难免催生出一些旅游纠纷。如何给外地当事人搭建一条高效、便捷、公正的纠纷化解通道,让每名游客都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峨眉山市法院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
  
  “景区纠纷的当事人多来自外地,停留时间短,对调解介入效率要求较高。”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负责人余娟告诉记者。为此,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打造了全国首个涉旅游在线指挥中心,对景区涉旅纠纷实现在线监测、指挥、调解,同时配套网络终端实现涉旅纠纷“云上庭审”。此外,还在黄湾游客中心和金顶设2个法官工作站,在清音阁、万年寺、雷洞坪设立3个法官联络点,并为站、点配备旅游巡回审判车,及时为游客提供解纷服务。
  
  2020年,游客陈女士在乘坐景区免费摆渡车时不慎被车门夹伤,造成手部骨折。“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就采取线上庭审的方式将该案审理完毕。同时,为了方便陈女士,我们尊重她的意愿,让她自主选择当地的鉴定机构鉴定伤情,并参照当地标准协商赔偿费用,为当事人减轻了诉累。”承办法官唐娟告诉记者。
  
  有相同经历的还有来自乐山市市中区的游客刘女士。2021年春节期间,刘女士在看护孙子滑雪时被高速下滑的游客刘某撞伤,造成踝骨骨折,后经鉴定为十级伤残。住院治疗一个多月后,刘女士将提供滑雪服务的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冰雪娱乐分公司和刘某告上法院。接到这起案件后,唐娟开始了长达5个多小时的调处,最终促使双方现场达成了调解协议:刘女士不必返还住院期间旅游公司垫付的全部医疗费用2.4万元,刘某当场支付5.5万元赔偿金,双方均表示满意。
  
  年,我们法庭化解涉旅纠纷35起,一般可达到当天就地化解。”余娟说,这些司法便民举措大大降低了游客的维权成本,游客满意度普遍较高,峨眉山的旅游名片也因此更加靓丽。下一步,峨眉山市法院还计划通过在景区建立“24小时自助法院”、完善联席会议机制、强化与景区基层调解组织的协作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涉旅纠纷解决质效,形成涉旅纠纷线上诉非衔接共治格局。
  
  > 商家诉求“一键响应”“法治祥云”护航景区经营
  
  近年来,随着度假游的迅速发展,峨眉山景区周边各种酒店、民宿、农家乐等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为此,峨眉山市法院在市域内267家知名商家设立“一键响应”终端,商家在“云上金顶”微信公众号即可与法官进行线上交流,切实实现了经营者解纷服务一网覆盖。
  
  “例如,曾有酒店提问,游客在室外台阶滑倒,商家怎样算是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我们就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超过0.7米并侧面临空时,应有防护设施’之规定,对18家民宿、酒店等进行了提醒。”余娟说,目前,“一键响应”终端已经提供了44次类似的解纷服务,商家普遍反馈此类共性问题的法律解答很实用,商家与游客的关系也更加和谐。
  
  除了提供共性服务的“一键响应”终端,峨眉山市法院还对个别旅游经营项目进行了定制服务。譬如,为保护“峨眉三宝”等本土旅游产品品牌,峨眉山市法院与市文体旅游局、市商务局、景区管委会联合建立了“黑名单”商家制度,对涉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虚假违法广告等严重侵害消费者行为的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并加强日常监管和抽检频次,推动形成规范有序的旅游商品市场秩序。
  
  针对“滑雪”“攀岩”等新兴娱乐产业,峨眉山市法院一方面加强风险研判,结合审判实践中已凸显的法律问题,对矛盾风险态势发展进行评估、分析和预警,形成旅游涉法问题态势分析,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每年发布《旅游法律风险防控提示白皮书》,帮助经营者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坚持开展送法进企业,选派优秀法官,定期走访办公,为企业讲解典型案例,倾听企业诉求,提供法律支持和指导。截至目前,峨眉山市法院诉前化解涉新兴娱乐产业纠纷3件,无1件转为诉讼或信访案件。
  
  > 绿水青山永续发展“法治祥云”托起环保合力
  
  持枪在峨眉山核心景区万年寺附近狩猎,猎杀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鬣羚2只、“三有”保护动物野猪5头……2021年,峨眉山市法院公开审理了徐某某等8人犯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狩猎罪,非法持有枪支罪,买卖枪支罪等一案,该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峨眉山景区村组干部及村民代表共计50余人到庭参与旁听。这种以身边案教育身边人的做法,已经成了峨眉山市法院近年来的常规操作。
  
  “峨眉山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非法占用农地、滥伐林木、非法捕捞水产品等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也比较常见。”余娟说,大多数案件的犯罪群体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不强,犯罪地多位于偏远山区,涉案被告人一般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同时惩治效果也很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邀请各界代表到庭旁听其中危害性较大的典型案件就是比较好的法治教育手段。
  
  同时,为了提高公众对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保护意识,峨眉山市法院还打造了一支由20名干警组成的旅游普法小分队,常年深入景区,主动对游客、村民、僧侣进行普法宣传。仅2021年,普法小分队就已开展6次普法活动,发放资料600余份。
  
  除了预防犯罪的法治教育,峨眉山市法院还主动与景区管委会、公安、检察、环保、住建等部门形成合力,探索建立了生态环境违法犯罪主动提醒、联合打击、生态修复“三大机制”,并将环境资源类案件“三审合一”前置到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审理,实现环境资源案件的专门化审判模式。
  
  “今年,我们还计划推进与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在峨秀湖、植物园建立生态环境司法修复示范基地,作为生态资源损害赔偿的树木补种点和增殖流放点,探索出具‘树木补植令’‘增殖放流监管令’‘公开悔过书’等,并在示范基地公开展示,进一步形成环境资源犯罪法律威慑。”余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