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群众满意为标尺检验教育整顿成果——全省检察机关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综述

  
2022-02-11 10:22:06
     

2021年,省检察院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

是全国首个由省检察院推动、从省级层面建设并向全社会开放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

 

2021年4月,首个川渝检政机关联合共建的渔业资源生态修复公益增殖放流基地在邻水县揭牌。

两地检察机关向大洪湖投放了10万余尾鱼苗,用以修复大洪湖渔业生态环境

 

2021年11月5日,成都市检察院举行公开听证,化解了一场长达7年的纠纷

 

2021年3月,泸州市检察院邀请20余名群众代表走进检察机关,召开队伍教育整顿民意座谈会 省检察院供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 蒋京洲
  
  2021 年,一场新时代“延安整风”自下而上,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迅速推进。全省三级检察机关在这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中经历了严格的“政治锻造“,取得了铸魂扬威、“打虎拍蝇”、去疴除弊、弘扬先进的显著成效。
  
  这一年,教育整顿所带来的正风肃纪,以检察机关为民办实事的新气象、新作为,化为人民群众可感可知的生动实践——在全国率先建立起检察开放矩阵,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让检察工作不再陌生;关心群众美好生活,从“头顶”到“脚底”,公益诉讼全方位守护人民群众安全;全力推动检察服务提质增效,省内异地阅卷服务让律师群体纷纷点赞。
  
  从宏观的制度革新完善到基层的创新实践,全省检察机关始终践行为民司法的铮铮誓言,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检察服务就在身边、检察关怀就在身边、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检察为民,与民同行。四川检察将检察履职与为民办实事紧密融合,交出新时代“延安整风”的检察答卷,郑重接受人民“检阅”。

  
  坚持“开门搞整顿”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教育整顿
  
  2022年1月21日下午,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胜利闭幕。大会表决并批准了法检两院工作报告。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获得791名省人大代表赞成,赞成率为97.65%,再创历史新高。
  
  成绩的背后,是我省检察机关以透明促公开、以公开促公正的实践成果。我省检察机关坚持“开门搞整顿”,问计于民,聚智成策,把群众意见作为改进工作的着力点。充分征求“两代表一委员”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积极听取基层的意见建议,做到群众呼声在教育整顿中有回应、群众意见在教育整顿中得解决。
  
  在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伊始,我省各地检察机关亮出“开门搞整顿”的鲜明态度。南充市检察院坚持既问“百度”又问“百姓”,线上利用“两微一端”平台,线下以召开座谈征求会形式,开门纳谏,广开言路;乐山市检察院召开队伍教育整顿征求意见座谈会,参会代表开门见山,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具体意见建议;泸州市检察院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教育整顿工作信息,公布问题线索举报方式,畅通民意反映渠道,敞开大门接受监督。
  
  在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省检察院多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检察院视察,以召开座谈会的形式,报告去年以来的工作情况,认真听取代表意见建议。这既是我省检察机关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的一项常态化举措,也是省检察院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坚持“开门搞整顿”、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检验的一种务实举措。
  
  此外,我省检察机关还在全国率先建立以检察听证、检察公告、公开宣告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为核心产品的检察开放矩阵。省检察院每月发布一期《四川检察公告》,全年向社会公布15份检察文件、11项检察工作、38件典型案例,将检察工作置于阳光之下。全省检察机关以公开宣告和公告方式送达361份文书,同步推进“检察机关+被监督单位+第三方”共同见证,确保法律监督公开公平公正。
  
  教育整顿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由群众评判——这一理念贯穿我省检察机关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程。不仅在“怎么做”上做到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也将“做得好不好”的评价标尺交给群众手中,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检验标准,让教育整顿始于群众所需,终于群众满意,切实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检察机关在队伍教育整顿中的新变化、新风貌。

  解决“急难愁盼”以“如我在诉”之心换位思考
  
  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是这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题中之义。结合业务搞教育整顿,达到1+1>2的效果,是我省检察机关历次学习教育活动一以贯之的做法。纵观两批次教育整顿,“为人民司法”的理念贯穿始终,“人民群众有所呼、人民检察必有应”的实践付诸于行、见诸于果。
  
  围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办好为民实事、围绕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办好为民实事、围绕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办好为民实事——2021年5月,省检察院制定《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检察为民办实事”措施》,从三个方面提出10项办实事举措。这些举措在办案实践中落地,解决了一件件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当事人通过一封来信向检察长求助,希望检察机关能够查清委托代理合同背后的问题;检察机关通过一场公开听证,查明案件事实、释法说理,为当事人达成和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1年11月,在成都市检察院的组织和调解下,让一场长达7年的纠纷终于画上句号。
  
  2021年10月,省检察院检察长冯键主持召开一起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听证会,对一起经过各级检察院审查办理,申诉人仍然不服的信访积案进行公开听证,释法说理,解开了当事人8年的心结。参会听证员认真听取各方意见,经发问、讨论后,一致认为原案处理结果无误。检察机关借鉴“枫桥经验”,积极组织双方调解,原审被告人已经接受了刑事处罚,给予被害人相应经济补偿,检察机关为被害人进行了国家司法救助,让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防止了申诉案件程序空转。
  
  这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我省检察机关通过检察听证方式化解矛盾、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案件的生动缩影。这一年来,我省检察机关以“如我在诉”的思维换位思考,扎实做到“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对1977件信访积案和群众关注的民生民利案件公开听证,省、市(州)、县(区)三级检察长主持听证507次,占比居全国之首,真正做到让当事人把事实说清楚、让听证员把道理辩明白、让检察官把法律讲透彻。在“治重化积”专项行动中,我省检察机关办理信访2.7万件;努力破解民事案件“终审难终局”,在检察环节促成和解息诉750件,有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守护“美好生活”以倾情履职回应群众期待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效如何,关键落实在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始终坚持为人民司法理念,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用法治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从高空抛物到井盖“吃人”,从食品、环境安全到个人信息安全——检察机关以法律监督职责为抓手,回应群众对安全稳定社会环境的期许。成都市检察机关将开展窨井盖专项整治写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八项举措,通过组建专门工作团队,有效形成了整治工作合力。泸州市纳溪区检察院在办理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中,揭开了一条买卖个人信息的“黑产业链”。江油市检察院办理的一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入选最高检、教育部联合印发相关典型案例,为共同筑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校园防线贡献了四川检察智慧。宜宾市翠屏区检察院走访时发现某生猪屠宰公司、某小区及附近农贸市场生产生活污水管网与市政雨水管网混接,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通过市政雨水管网直排金沙江。宜宾市检察机关通过行政公益诉讼推动相关部门开展金沙江水域污染整治,使污水直排问题在60天内得到彻底整治,该案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典型案例。
  
  这一年来,全省检察机关守护群众个人信息安全、舌尖上安全、钱袋子安全、脚底下安全、头顶上安全,起诉泄露、贩卖个人信息等犯罪364人,起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568人;办理“地沟油”“问题豆芽”、未经检验检疫肉类整治等公益诉讼案件1962件;以诈骗罪起诉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1822人,起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3648人;通过“问题窨井盖整治平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2025条,依法惩治高空抛物犯罪,起诉25人,协同构建立体安全网,让人民群众安全安心、踏实幸福。
  
  对于未成年人、老年人、农民工、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全省检察机关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坚持为民司法,以倾情履职守护群众利益。持续两年在全省开展“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专项行动”,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2680人,并在全国率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督促监护人履行家庭教育职责。联合省公安厅、省教育厅对117.6万名教职工等从业人员开展准入查询,督促相关部门对有犯罪记录的人员依法解聘或开除。同时助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难题,起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75人,支持农民工起诉1486件,同比增长22.2%;推动解决老年人、残疾人出行难,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为构建适老化和谐社会贡献了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