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全省法院 2021 年上半年工作报告

  
2021-07-28 11:17:40
     

 

  关注四川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夏菲妮
  
  省高院
  
  昨(27)日,在四川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树江向省人大常委会汇报了全省法院2021年上半年重点工作情况。报告通过一组组详实的数据,回顾了全省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城乡基层治理三项重点工作的开展情况。
  
  诉讼服务“掌上办”网上立案23万件
  
  “在乡镇、村(社区)等设立诉讼服务站(点)3167个,50个法院实现24小时自助诉讼,让当事人在‘少跑腿’中享受到‘高品质’诉讼服务。”王树江说,全省法院进一步优化诉讼服务,通过健全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热线、巡回办理“厅网线巡”立体化诉讼渠道,实现了立案、保全、委托鉴定等多项诉讼服务“一站式”全办。
  
  同时,全省法院推进诉讼事项“家门口办理”,上半年全省法院跨域立案3335件。不断完善“互联网+诉讼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立案、材料收转等诉讼事务“掌上办”“指尖办”。据悉,上半年全省法院网上立案23.02万件、网上送达18.55万件。
  
  “上半年全省法院调解案件23.62万件 ,调解成功率85.49%,其中委托第三方调解1.93万件,在线调解12.35万件。”据王树江介绍,全省法院进一步深化多元解纷,集成了律师调解、人民调解、商事调解、公证、仲裁等资源,打造了“多元解纷超市”。目前,全省208家法院完成第三方调解组织入驻,设置律师调解室262个、诉讼辅导室265间,配备诉讼辅导人员430名。
  
  数据的背后,是我省法院推出的一系列举措。省高院联合省委政法委、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司法厅等共同出台实施意见;我省法院在民族地区推广“石榴籽”调解品牌;制定实施意见深入推进非诉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
  
  今年以来,全省法院还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建立以案件类型、特点、繁简程度为依据的“多次分流”模式,确保简案“快进快出”。“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速裁团队573个,员额法官1175名。”王树江说,诉讼服务中心“门诊部”功能得到有效凸显。
  
  数据显示,全省法院上半年速裁简案37.44万件,平均审理时间大幅缩短。据介绍,这一来之不易的数据,和我省法院建立健全简案快调速裁机制息息相关。“推进要素式审判程序、要素式裁判文书制作、小额诉讼程序等应用,释放了简易程序效能。”王树江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省高院继续探索民商事申请再审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成都、成铁两级法院深入推进民事诉讼程序
  
  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其中,小额诉讼“立、审、执、监”一体化模式、“示范诉讼+”优审机制等做法获最高法肯定。
  
  深化专门化审判 审理环资案件2966件
  
  “全省法院深化环境资源专门化审判体系建设,实行‘四合一’归口管理模式,依法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2966件。”王树江说,今年以来,我省法院继续加大环资案件的专业化审判力度。
  
  具体举措包括:省高院出台了实施办法,统一规范环境资源案件类型和范围,对9类重大环境资源刑事案件提级管辖;探索环资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增强环资司法保护专门性、及时性、有效性;聘请专家学者作为专家辅助人参加庭审或担任人民陪审员,提升环境资源审判能力水平……我省法院审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195件,在九寨沟、稻城亚丁等旅游景区、自然保护区设立环保旅游法庭27个。
  
  “上半年判令违法人员补种树木6.93万棵、放流鱼类37.6万尾,赔偿生态修复资金2425.93万元……建立62个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实践基地,一体发挥修复、惩治、宣传、教育多重功能。”据王树江介绍,全省法院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即在环资案件中引入“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巡河值守”、志愿服务、第三方治理等恢复性司法机制,将环境资源破坏恢复情况纳入量刑情节予以考量,并强化判后回访,责令限期整改,旨在最大限度修复受损生态环境。
  
  “依法监督支持行政机关履行环境资源保护职责,审理环境资源行政案件1796件,促进提升环境资源行政管理法治化水平。”王树江说,全省法院在环资审判中,注重推动环境资源多元共治。
  
  据介绍,我省已建立起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核心,辐射省内沱江、岷江、嘉陵江三大流域范围的“一园三江”跨区域司法协作体系,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合力有效集聚。其中,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已入驻天府中央法务区,对促进和保障大熊猫国家公园统一规划、保护和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参与基层治理 人民法庭审结案件近13万件
  
  严厉打击故意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两抢一盗”等侵财型犯罪,审理案件1.01万件1.44万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审理涉黑涉恶及“保护伞”犯罪案件98件686人;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电信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网络“套路贷”等突出犯罪,审理案件1119件2887人……这一组组详实的数据,生动展示了我省法院在维护城乡和谐稳定中取得的突出成效。
  
  与此同时,我省法院还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王树江提到:“加强返贫监测和风险预警,对全省88个贫困区县司法案件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相关地区潜在返贫风险,形成工作建议,为省委提供决策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为助力农业转型升级,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省法院妥善审理了一批涉农产品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等农业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为激发农村市场主体活力,我省法院还妥善审理了涉农“三地”案件、涉农经济发展案件、农村产权保护及合同纠纷案件994件。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据介绍,在推进服务保障城乡基层治理中,我省法院始终坚持强基导向。特别是以人民法庭为抓手,深度参与城乡基层治理。
  
  “全省人民法庭审结案件12.79万件,占基层法院年结案量20.34%,调撤案件6.84万件,调撤率达60.74%。”据王树江介绍,今年来,我省法院进一步优化人民法庭布局,设立道交法庭、家事法庭、劳动法庭等专业化特色法庭,提升类型化纠纷解决效果。
  
  其中,达州法院将“网格法官”嵌入网格治理体系,广安法院创新“法庭联镇促发展+法官联村促和谐”举措,精准服务基层治理,打通基层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我省法院积极参与“无讼社区”建设,促进社会治理向少诉无讼的前端防范转型。绵阳法院创新开展“一镇一办驻点法官”活动、自贡法院持续深化“1+6+N”诉源治理工作体系,不断擦亮四川诉源治理品牌。
  
  今年是“八五”普法规划之年。在此背景下,我省法院常态化开展“法律七进”、以案释法,教育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理性表达诉求,营造良好基层法治氛围。此外,我省法院还搭建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平台。聘请农村乡贤、“五老”成为特邀调解员,发挥他们熟悉当地人、事、情的优势,激发基层自治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