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大事故平均每年降幅6.3% 连续7年未发生重大事故

  
2021-04-09 16:37:52
     

  较大事故平均每年降幅6.3% 连续7年未发生重大事故
  
  四川公安交警如何实现道路之“治”?


  


  

 


  
  1



  2



  3
  


  莫海清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蒋京洲
  
  我省地形复杂,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7.46%,大部分地区峰谷高差约在500米以上。同时,2021年我省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906万辆(全国第七)、驾驶人达2527万人(全国第五)、公路通车里程达39.4万公里(全国第一)。
  
  地貌复杂起伏悬殊,通车里程全国居首,驾驶人和道路通行情况错综复杂——多方面因素造就了我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现实难度。
  
  近年来,我省公安交警主动担当作为,推动工作前移,创新实施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全面推进事故预防、缓堵保畅、交管服务,交通安全现代治理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近5年来,全省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大幅下降,较大事故平均每年降幅6.3%。连续7年未发生重大事故。
  
  1 综合治理
  
  破解交通事故易发难题

  
  “以前经常能在电视上看到关于四川交通事故的新闻。四川路况复杂、事故易发,导致我们这些开客车的驾驶员心理压力很大。现在客车公司严格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客运场站严格落实出站安检、道路基础安全设施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开车出门心里很放心。”提起“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成都客运车辆驾驶人王庆很是感慨。
  
  王师傅的切身感受,只是我省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全省上下联动,齐心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省政府成立了全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由省长牵头挂帅,省政府负责安全、交通、公安等工作的领导同志分工负责。从公安、交通、农业、安监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省整治办,由省政府副秘书长任办公室主任。各级政府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整治办,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综合治理”的道路交通综合整治机制。
  
  同时,全省公安交警以道路“双超”治理、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六大项工作为主线,基本形成了对“双超”货车从源头到路面、从治标到治本的闭环管理,全省因货车“双超”引发的交通事故大幅下降,年均降幅17%。
  
  截至目前,我省已实现高速公路“双超”货车零驶入。各级政府及公安、交通、安监、工商、经信、质监等部门通力配合,规范计重检测、严把高速公路进站入口关,高速公路“双超”违法明显遏制。全省建成了567处入口计重检测站,实行公安、交通“一站式”联合执法,并得到了周边省(市、区)的支持,初步形成了区域联动治超格局。创新建立地方道路联合执法机制,实行多部门联勤联动、一站式处罚,增大路面和源头“治超”覆盖面。建立了货物装载源头管理“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交通运输、公安巡查”的“1+X+2”工作模式。
  
  针对通车里程长、通行情况复杂等特点,我省公路安保工程有效推进。切实加强路侧防护栏建设,积极开展危险路段隐患排查。截至目前,已建成路侧护栏7.8万公里,推进三州民族地区补建、新建路侧护栏7260公里,基本实现了全省乡道及通行客车的村道公路临水临崖高差3米以上危险路段安保工程全覆盖,有效提升了安全防护能力,全省因路侧护栏缺失引发的较大翻坠事故下降36%。
  
  针对驾驶人管控和农村交通管理等问题,我省建立了重点机动车及驾驶人安全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公安、交通运输、农机等部门的数据互通共享,在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实行违法“黑名单”退出机制。农村交管主体责任落实到各级政府,全省98%的乡(镇)建立了“交管办”,建立行政村交通劝导点4.9万个,配备劝导员7万余名,基本实现了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全覆盖。
  
  2 精准管控
  
  破解治乱疏堵难题

  
  疏堵保畅是交管工作的生命线。我省公安交警紧跟群众“出行安”“出行畅”的需求,持续优化交通组织,坚持传统、科技手段结合精准管控,全力推动缓堵保畅工作积极发展。
  
  围绕道路交通管理阶段性特点,统筹开展各类专项行动,压实路面警力部署、突出重点违法查处,严查严处“双超”、酒驾、醉驾、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全年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同比累计上升11.22%。同时,为巩固扩大整治效果,广泛联系媒体同步集中曝光严重违法行为,大力营造严管严治氛围。
  
  积极优化城市交通组织方案,推进文明畅通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城市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城市交通高峰延误指数持续下降。组织力量全面深入排查交通拥堵路口,邀请专家会诊,采取规范完善交通标志标线、信号优化等综合治理手段,彻底消除了一批乱点、堵点,有效畅通城市交通通行秩序。与住建等部门联合强化工程运输车辆管理,将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等情况与通行证核发时限等挂钩,并建立城市交通勤务“情指情督”一体化勤务机制,城市交通持续呈现好转势头。
  
  针对新时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难点、盲点、痛点,我省公安交警聚焦交通事故“减量控大”,探索实施以“党政领治、科技智治、多元共治”为牵引,探索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新模式,保障助推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城乡融合发展纵深推进。
  
  目前,我省农村派出所全面参与交通管理,发挥派出所“就近管理”农村交通的工作优势,把交通安全基础工作作为平安建设提档升级的重要内容,将社会治理经验引入农村道路交通综合治理实践,“大治安、大交通”工作格局成效明显,在总警情同比上升4.6%的情况下,实现了交通警情同比下降33%,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18%,涉车类警情同比下降56.5%。
  
  全面建设完成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监控二期建设工程、统一接处警系统建设和信息安全监管系统建设,积极与交通运输部门联合建设“平安智慧”高速公路,在重要路口增设卡口、应急车道抓拍系统等,持续推进高速公路重点车辆检查系统、4G车载单兵视频建设及应用,全省交通“大动脉”科技信息化水平得到长足发展,行车秩序保障更加有力。
  
  3 警务改革
  
  破解高速公路管理难题

  
  随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及人车物流迅猛增长,人民群众对高速公路治安管理、事故预防、交通服务等工作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为应对这些新问题,一场高速公路警务改革应运而生。
  
  2017年7月10日,省公安厅高速公路公安局、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高速公路一至六支队授牌仪式正式举行。高速公安局及其各分局的成立,意味着将高速公路交警定位为高速公路公安,按路网结构下设6个分局,增加案件办理职能,组建分局案侦大队,培训储备专业力量,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切实将案件侦办抓起来。
  
  改革以来,全省高速公安共破获各类刑事治安案件322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380名。同时,将一线警力前置入驻服务区,开展“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加大治安巡逻力度,强化人防物防技防,切实将治安管理防范抓起来。
  
  伴随着高速公安局、各分局成立,高速交警中队撤销亦随之推进。全省共撤销 160个高速交警中队,320余名中队干部全部投放路面,变原有“总队-特勤支队-分局-大队-中队”五级架构,为“总队-分局-大队”三级管理,减少指挥层级,实现提能增效。其次,精简大队,延伸管理。撤销 75个大队设置的办公室、指挥室等机构,与各路营企业指挥室联合开展图巡指挥,置换警力120余人;撤销部分业务量少的违法处理室,相关业务下放服务区警务室,置换警力50余人;第三,做精机关,扁平指挥。严格限定分局机关员额,做强分局指挥中心功能,强化指挥平台布控、视频巡查追踪、卡口实时预警“三维一体”管控,构建“分局-大队-警组”三级响应机制,接处警实行“分局-警组”扁平化指挥,打破多头多级指挥局面。
  
  警务改革带来的最直观变化是,越来越多的警力被投放到路面。各主站口设置警务岗亭,开启夜间警灯,每个站口配置1至2个警组,开展站口勤务和入口路段管控;每个服务区设立警务室,配置1至2个警组,开展秩序维护、事故处理、矛盾化解、群众服务等工作,并辐射管控服务区前后端路面安全。重构力量编成,全线施行警组勤务,推行“高峰站点、平峰巡线、有警处警、无警巡逻”制度,最大限度摆警上路,确保各类警情快反快处。
  
  改革以来,90%以上的警力都在路面,高速公路公安接处警时间平均缩短8分钟,出警效率提升26%。改革带来的效果亦十分显著,全省高速公路百公里事故起数下降12%,死亡人数下降20%,重大道路交通事故“零发生”。
  
  4 聚焦实战
  
  破解应急保障难题

  
  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对公安交警应急保障能力提出了挑战。
  
  在关键阶段,全省公安交警共协助设置检疫站点1033个,日均引导检查车辆50余万台次,累计开展重点疫区车辆跟踪和落地查找14余万次。便民服务方面,我省公安交警迅速调整、出台城区机动车临时停放和限号规定以及驾驶证审验换证、机动车检验等业务“延期办”、驾驶证期满换证“容缺办”、交管业务“网上办”等有助防疫、有利便民的系列交管措施,切实扎牢了路面战场疫情拦截防护网。在复工复产阶段,围绕恢复道路交通运输秩序,全力贯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按时完成路面检疫站点撤除任务,及时打通公路断点堵点,全力投入“春风行动”,保障护航55.2万人次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在常态防控阶段,全面加强冷链运输车辆路面巡查抽检工作,因地制宜出台常态化防疫保畅、优化营商环境等便民利企举措,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成都针对性调整接送学生车辆限号政策,巴中建立运输企业联系帮扶机制,有效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
  
  2020年夏秋之交,汛情袭来,我省公安交警及时组织力量拉网式排查隐患、摆警路面疏导管控、穷尽手段宣传引导,全力维护道路通行安全。汛情较为严重的成都、绵阳、德阳、雅安、乐山、巴中、阿坝和高速公路相关支队全警上路维安疏堵,高地联动应急处突,及时贯通堵点,保障通行安全,成功经受住了青衣江罕见特大洪水、都汶高速突发泥石流等严重灾情考验。这也是我省公安交警积极聚焦实战能力,不断改进勤务模式,建立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反应迅速、高效处置的实战检验。
  
  日常管控方面,我省公安交警积极投入“春节”“五一”“国庆”“两会”等重要节点交通安保工作,坚持“一盘棋”上下联动,严密组织、精准管控,不断改进勤务模式、提升勤务效能,用大家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平安指数和幸福指数。同时,各级公安交警部门积极主动作为融入公安工作大局,配合相关警种开展扫黑除恶、治安防控、反恐维稳、缉毒追逃等专项工作,有效实施嫌疑车辆和驾驶人源头管控、缉查布控,公安交警实战能力得到了有力检验和提升。
  
  5 以人为本
  
  破解便民服务难题

  
  近年来,就近办、网上办、简化办、马上办、规范办成为我省公安交管办事的新气象、新名片。办事群众“只进一扇门、只进一张网、只跑一次路”,公安交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正在被逐渐打通。
  
  这只是我省公安交警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此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探索完善警务机制改革,着力推动公安交管服务社会民生各项举措落实落地。
  
  高速公路各支队全面构建“三线一网”立体防控体系,大力推进“枫桥经验、治安防控体系、一标三实”进高速公路,推动服务区警务室、社会治理办公室、临时党支部“三项”建设,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建立。目前,高速公路共建立社会治理办公室108个、临时党支部90个。各地积极探索警务融合模式,绵阳、达州等地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城区“交巡融合”、农村地区“所队合一”改革,警力整合效果逐步显现。
  
  同时,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主动协调联系,推动出台公安交警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信息共享、通行保障、联勤联控、便民服务”等四项机制。泸州、遂宁、资阳、达州、广安和高速公路三支队、五支队相继建立完善了两地共享共治的交管服务举措。
  
  各地紧紧围绕社会民生需求,推动违法异地处理、警车业务下放等改革,圆满完成机动车检验标志电子化推广试点,严格落实“学法减分”、事故处理进度和结果网上查询等“放管服”举措,持续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12项措施落地,便民利企红利持续释放。仅2020年全年,就核发机动车检验标志电子凭证1188万余笔,扩大机动车免检业务4.4万余笔,“学法减分”累计减免扣分161万余分,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认真开展《四川省非机动车条例》立法调研,科学制定《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公安交管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警心、赢得民心。
  
  1、2017年7月10日,省公安厅高速公路公安局、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高速公路一至六支队授牌仪式正式举行
  
  2、自贡市大安区交警开展交通安全进学校活动,向师生宣传交通安全相关知识
  
  3、在雅康高速“一路四方”联合指挥中心,地方政府、高速公安、高速交通执法、高速路营公司联合执勤,实现路地高效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