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庭审”砺剑5年 成四川响亮司法名片

  
2021-02-02 10:07:13
     

为庭审实质化改革树标杆
  
“十佳庭审”砺剑 5 年 成四川响亮司法名片


2020年10月21日,全省法院第五届“十佳庭审”集中评选暨代表委员视察法院活动在泸州启动 省法院供图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夏菲妮
  
  “积极邀请人大代表参与‘十佳庭审’评选,开展‘护航发展·法治同行’‘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等联络活动,承办的40件人大代表建议均按要求100%办结。”1月30日,在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省法院院长王树江向大会作工作报告。一组组翔实的数据、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展示了过去一年全省法院取得的突出成绩,赢得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充分肯定。
  
  “‘十佳庭审’已成功举办五年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亮,我非常有幸参与了第一届和第四届的评审。”1月31日,正在参加今年省两会的省人大代表、四川竹海律师事务所主任张静告诉记者,听取法院工作报告后,她对法院创新代表联络活动这一工作感触颇深。
  
  和张静有同感的代表委员不在少数。多名代表委员提到,“十佳庭审”已然成为我省法院一张响亮的司法名片,希望法院能够继续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十佳庭审”评选活动,持续挖掘其助推庭审实质化、联系代表委员、增强司法公开度的积极作用,努力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司法品牌。
  
  2016年是我省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元年。这一年,省法院组织开展了全省法院首届“十佳庭审”评选活动,为庭审实质化改革树立了标杆。此后,每年一届的“十佳庭审”评选活动成为常态,在社会各界引发广泛关注。
  
  五年磨一剑。如今,“十佳庭审”的知名度已走出四川,影响力辐射全国,获得了最高法的高度肯定。
  
  ■一道庭审实质化的标杆
  
  2016年7月19日,一起故意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案件在绵阳中院公开开庭审理,旁听席上坐着一个阵容豪华的评委团。他们当中,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省内高校的知名学者、教授,还有全国、全省的审判业务专家及省人大常委会相关领导。评委们手持评分表,从庭审设备摆放、司法审判人员仪容仪表到庭审驾驭,从围绕焦点组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到庭审整体效果,开展了全方位、立体化、无死角的评查。
  
  这是全省法院首次以开庭审理的方式组织庭审评选活动。评委团先后前往绵阳、德阳、成都等地,对全省法院随机抽选的71件庭审案件进行集中评查,严格筛选出15件优秀庭审,经过大众网络评审,最终产生了首届“十佳庭审”,包括刑事庭审4件、民事庭审4件、行政庭审2件。
  
  “‘十佳庭审’评选活动,既是对全省法院庭审实质化改革推进情况的一次展示,也是有力的推动。”省法院常务副院长熊焱介绍,活动明确了优秀庭审行为标杆,为全省法院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标准,发挥了优秀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
  
  2016年是我省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元年。如何进一步明确司法改革的重点与方向,进一步推动庭审功能的强化?在此背景下,“十佳庭审”评选活动应势而生。五年来,全省法院持续在评选活动中总结审判经验、培训审判技能,形成了优秀法官办难案、难案之中出精品、精品之中出“十佳”的工作格局,并进一步推动实现诉讼证据质证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诉辩意见发表在法庭、裁判理由形成在法庭这“四个在法庭”,加快形成以评审促庭审、以庭审促审判、以审判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特别是通过对优秀庭审、优秀法官的宣传表彰,形成了对庭审规范性、干警能力素质的倒逼机制。全省法院庭审质量有了可喜变化——不宣读法庭纪律、不敲法槌等庭审不规范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法官归纳争议焦点能力、庭审把控能力、普通话水平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在第五届“十佳庭审”评选活动启动仪式上,熊焱表示,“主动接受监督、推进庭审实质化、规范庭审作风、提升司法能力”是开展全省法院“十佳庭审”活动的初衷。下一步,全省法院要关注庭审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证人、鉴定人等不愿出庭作证的现象,研究建立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经费保障、安全措施保障等方面机制,确保庭审实质化改革在我省法院持续推进。
  
  ■一座主动接受监督的平台
  
  王树江曾多次强调,“十佳庭审”评选活动开启了监督联络工作同法院重点工作相融合的一扇大门,全省法院要实现接受监督经常化、长效化,邀请代表广泛参与。如何进一步强化全省法院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将联络工作与法院重点工作深度融合?五年来,“十佳庭审”主动求新求变,留下了清晰足迹。
  
  评选更规范——2017年,全省法院第二届“十佳庭审”评选活动一改随机抽选的方式,通过逐级推选的方式,确保评选的优秀庭审更具权威性和代表性。
  
  形式更丰富——第三届“十佳庭审”评选活动实现了提档升级,首次提出“三个全覆盖”,即“三级法院全覆盖”“邀请人大代表担任评委全覆盖”“邀请视察法院工作全覆盖”。2018年,在乐山、眉山、广元等地法院,代表委员们不仅现场评审庭审,还见证了执行案件腾退现场,走进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调研了繁简分流等改革性工作。
  
  覆盖更全面——第四届“十佳庭审”评选活动增加了一个“全覆盖”,即“庭审进校园全覆盖”,进一步回应社会关切。2019年,在四川司法警官学院、西南交通大学,代表委员们对2起候选庭审进行现场评审。全省各中、基层法院选送的案件中至少有1件庭审进校园的案件。
  
  实效更进一步——第五届“十佳庭审”评选活动时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省法院要求各中级法院积极推荐“互联网庭审”案件和涉复工复产案件参加评选。2020年,第五届“十佳庭审”评选活动以“树十佳庭审风采·护法治营商环境”为主题,增加了走进企业的环节,并在评委团成员的确定上更考究。评委团成员来自全省各市州,具有不同的经历和专业背景,有很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代表委员们先后前往自贡、泸州等地法院,走进当地知名企业,调研了产业园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情况、司法服务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建设情况。
  
  主动接受监督,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工作,服务人民群众。活动期间,代表委员们边走边看边想,不仅加深了对法院工作的认识,而且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建议,省法院逐一梳理并落实措施——2017年7月,在德阳召开全省智慧法院建设现场推进会,研究部署以信息化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的现代化;2018年底,出台审判指导意见,从产权保护等方面制定40条措施,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司法保障落到实处……五年来,据不完全统计,省法院开展各类邀请视察活动3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200多条,做到了件件有回音。
  
  ■一堂全民共享的司法公开课
  
  2019年10月18日,一篇名为《等你来投票!四川法院“十佳庭审”候选名单出炉!速来围观!》的微信推文火了。这则由省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阅读量突破10万+,吸引了近25万人次投票,掀起了“十佳庭审”评选活动的小高潮。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对省法院而言,首次在“十佳庭审”评选活动中增加社会公众投票环节,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关注度,打造了一堂全民共享的司法公开课。
  
  在熊焱看来,“十佳庭审”从表面上看是法官及诉讼参与人依照法定程序探求法律事实、维护公平正义的主要形式,实质上是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重申行为规则指引的重要载体。在这一理念引导下,“十佳庭审”评选活动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在丰富活动形式的同时,加强和高校、企业的互动,增进和媒体的联系,逐渐成为一张“叫得响、立得住、立得久”的四川法院司法品牌。
  
  2017年10月21日10点,2017年“中细软杯”四川省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正在火热进行中。多名在全省法院“十佳庭审”评选活动中获胜的优秀审判员担任评委,给予了专业点评。时隔3年,在2020年12月30日举行的省法院征求党外人士意见建议座谈会上,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陈山回忆起这场竞赛时感触颇多。他对“十佳庭审”优秀审判员担任评委的做法予以肯定,认为将审判资源引入高校的做法值得推广。
  
  从2017年起,“十佳庭审”评选活动持续加大和高校的合作。在第四届“十佳庭审”评选活动中,全省法院结合“法律进高校”,将“十佳庭审”的法庭搬进校园。法官在判后释法,为广大青年送上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效果。为广大青年普法的同时,省法院还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十佳庭审”评选活动。推出相关报道共计上万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将公正、公平、公开的案件庭审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展现给社会大众,让社会大众在动态、阳光、透明的案件审判过程中有更多的司法获得感。”熊焱表示,下一步,全省法院要加大对“十佳庭审”作为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多角度、全方位解读“十佳庭审”,努力把“十佳庭审”打造为全民共享的司法公开课,进一步加深人民群众对庭审的正确认识,引导人民群众尊敬法官、尊重法院、尊崇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