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治安防控网络 持续推进平安建设

  
2020-12-16 11:13:52
     

  织密治安防控网络 持续推进平安建设
  
  成都市青白江区各乡镇(街道)全力搞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
  
  郭华 本报记者 夏菲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胜之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起步之年,也是成都市创新提能年、成都市青白江区建区60周年。今年以来,成都市青白江区各乡镇(街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搞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深入开展乡镇(街道)“四个一”管理机制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把平安建设和社区治理与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同规划、同部署,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深入推进平安青白江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目前,全区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善向好,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平稳、疫情防控扎实有效、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大弯街道:成立全省首家“民商事纠纷联合调解委员会”
  
  近年来,青白江区大弯街道经济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万达、美程等广场为代表的八大商圈,商圈经济日益活跃,矛盾纠纷也日益凸显。为进一步践行“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把“调解优先、源头治理”的理念落到实处,今年9月,大弯街道联合大弯司法所、大弯市场监管所、大弯派出所、红阳派出所、四川红盾律师事务所五家单位成立全省首家“民商事纠纷联合调解委员会”。
  
  这是大弯街道实现人民调解“弯道超车”工作态势的一次有益尝试。“五所联动”为消费者与商家搭建一个一站式的争议化解平台,形成多层次、多途径、低成本、高效率的纠纷化解新机制。“民商事纠纷联合调解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共调解重大涉商圈纠纷16件,尤其是牵头某超市化解商圈减租纠纷,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果。
  
  周婷
  
  大同街道:信访代理员补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吴大爷,您好,我是大同街道同福村群众工作之家首办代理员小肖,前期您房屋浸水的问题,我们这边已跟进了解了最新情况,目前施工方已经进行了处理,如果以后您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反映的,我们也可以帮您代理,代您跑腿,直接拨打这个电话就可以了。”青白江区大同街道首办代理员小肖全程跟进问题处理情况,施工单位刚把沟渠挖通,小肖就通过电话快速反馈给吴大爷,在第一时间让群众放心、安心。
  
  大同街道积极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依托群众工作之家工作阵地,实行信访代理“呼叫—响应”与“大联动·微治理平台”并轨运行机制,主动将网格员力量充实到群众工作之家首办代理员队伍中,切实推行“街呼区应、上下联动,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村社呼叫—街区传达—部门响应”的问题化解闭合环,及时有效地解决群众急难怨盼,让群众在家门口反映社情民意和问题诉求,真正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调解、早稳控,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有效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刘毅
  
  弥牟镇:“雪亮工程”守护百姓安全的“千里眼”
  
  “自从实施了‘雪亮工程’,我们村再也没有发生过偷盗案件了。”弥牟镇白马村村民说道。
  
  弥牟镇共有四个涉农的村(社区),共计27个点位建成雪亮工程,并接入到综治中心。目前,该镇综治中心通过“雪亮工程”发现问题20个,均移交相关职能部门处置,为公安部门提供了6条有价值的线索,推进了案件的侦破。
  
  6月3日,成都市新都区军屯镇发生了一起名贵宠物狗被盗案件。“当时军屯派出所的民警就到我们镇综治中心,通过‘雪亮工程’的监控探头,发现了嫌疑车辆。我们也协助他们破获了这个案子。”弥牟镇综治中心专职工作人员介绍道。
  
  据介绍,“雪亮工程”投入运行后,青白江区盗窃、交通违法、打架斗殴等案件破案率明显上升,特别是农村盗窃案件大幅度减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杨申
  
  福洪镇:“三网”服务法推进群众调解工作
  
  福洪镇针对辖区群众反映的基层干部到山区走访少、对群众冷暖关心少、对基层矛盾化解薄弱、便民服务有待提高等薄弱环节,秉承“党建引领、示范带动、典型带路、全面开花”的工作理念,利用“三网”服务法将大量的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一是“织密服务网”。组建群众工作服务队伍,主动询问群众需求。充分发挥老党员德高望重、村民小组长社情熟悉的优势,协助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二是“搭建调解网”。配备矛盾纠纷调解人员,主动化解群众矛盾。利用调解员、代办员协助群众表达诉求,及时化解矛盾。
  
  三是“铺开宣传网”。推行村务公开“全透明”,及时发布各类决策信息。利用村务公开平台,架起“服务网”。 邓青林
  
  城厢镇:“三聚焦”着力推进平安智慧社区建设
  
  近年来,城厢镇聚焦智慧化防控网络、国际化社区治理、社区文化融合,不断推进平安智慧社区建设。
  
  聚焦智慧化防控网络。城厢镇深入推进“雪亮工程”“慧眼工程”,设置“天网”监控、电子摄像头40余处;投入资金500余万元,打造“平安智慧小区”13个,依托人脸识别系统、报警联防系统等智能化安防体系,实现警务室、社区、物业“三位一体”管理;增设博川钢贸城警务工作站,创新点位人员和巡逻人员“双签到”制度,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巡逻。
  
  聚焦国际化社区治理。城厢镇成立镇级多语种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室,引进精通英语、俄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人才17人,为社区外籍人士提供法律服务和仲裁服务,调解法律纠纷30余次;依托社区“法律之家”,组建专业律师“微顾问团队”,同时建立法律咨询服务微信群,今年以来,累计解答疑难法律问题1万余人次。
  
  聚焦社区文化融合。城厢镇依托千年西街、蓉欧客厅、风情绣川等6大天府文化古镇核心文化资源,开展“城厢国风音乐节”等文化活动30佘场,同时与成都国际铁路港合作共享文化资源,吸引国际友人、艺术家、社区群众1万余人次参与,扩大城厢文化品牌影响力。
  
  吴丽英 张凤莉
  
  清泉镇:架起“连心桥”筑起“平安墙”
  
  清泉镇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举措,以法治思维、方式解决治理难题,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广泛发动群众、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建设平安清泉。
  
  架起和谐“连心桥”。近年来,清泉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群众工作之家与失地农民服务中心融合打造,用好用活群众工作之家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功能,将矛盾化解在苗头,让纠纷调解在当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分流过滤矛盾纠纷,在各村(社区)打造群众工作之家、调解大院,充分发挥村(社区)两委、新乡贤、老党员的作用,调解邻里纠纷;与清泉派出所联动,打好组合拳,在派出所设置驻所调解室,让矛盾化解在当地。
  
  打造立体“平安墙”。为严厉打击利用毒品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清泉镇在全域范围内选择20余处人员密集场所作为试点,安装禁毒踏查系统,通过系统一方面广泛宣传禁毒知识,滚动播放禁毒宣传图片、视频,让群众对毒品的分类与特征有基本的了解,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同时,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清泉镇联动公安等部门,及时预警可能出现的利用毒品犯罪的迹象,筑牢人民群众安全防线,维护辖区长治久安。 邓帆
  
  姚渡镇:打造苏长富个人品牌纠纷调解室
  
  姚渡镇升级打造“苏长富个人品牌调解室”,以“热心、真心、耐心、细心、诚心”为调解准则,以“排查零遗漏、调解零距离、维权零成本”为工作原则,深入广泛开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工作。调解室升级以来苏长富调解室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3件,其中疑难重大纠纷达21件,涉案金额500余万元。“指尖驿站”引领纠纷排查“零遗漏”。发挥“互联网+”作用,深化打造以“微平台、微咨询、微调解”为主题的苏长富“指尖”服务平台,实现基层人民调解与社会治理有机融合,探索走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路子。“心灵驿站”引领纠纷调解“零距离”。“苏长富个人品牌调解室”专门设立了一个安静、温馨的宣泄“心灵驿站”,帮助当事人释放愤怒焦虑情绪,缓解压抑苦闷心情,让调解员通过面对面的关怀、心与心的交流,促成当事人与人民调解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相理解。“乡贤驿站”引领维权服务“零成本”。由各村(社区)推选热心调解工作、熟悉风土人情、群众威望较高的老党员、老干部等乡贤能人组成乡贤理事会和村级法律顾问,协助苏长富调解室开展村组的矛盾纠纷调解,全力实现“矛盾不上交”目标。 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