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成都实践

  
2020-10-23 15:51:53
     

强化市域统筹 创新制度机制

纵深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成都实践

 

  在21日召开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第一次交流会上,成都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守成代表成都作经验介绍。

  近年来,成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解决市域内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创新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智能化,努力使市域成为矛盾风险的“终点站”,让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

  健全“三大体系”强化市域统筹

  充分发挥市域统筹功能,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集约高效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一是健全领导体系。市县两级党委成立市域社会治理领导小组,由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党委政府班子成员任专项组组长、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镇街由党委副书记牵头负责市域社会治理、政法委员专门负责基层平安建设。二是健全政策体系。市委出台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制定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禁毒十条”、天府智慧小区建设导则等配套文件,形成“1+N”政策体系。三是健全法治体系。聚焦群众最恨、最怨、最烦,推动31项社会治理重点领域立法,出台《社区发展治理促进条例》、修订《物业管理条例》等,用法治手段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创新“双线融合”聚合治理力量

  创新双线融合的推进机制,聚合党政部门和社会资源力量,促进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筑牢平安底线、民生高线。一是双线互补、同向发力。市委政法委整体规划市域社会治理,统筹平安成都、法治成都建设,筑牢防风险、促法治、保平安底线;组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统筹基层党建和社区发展治理,构筑强基础、优服务、惠民生高线,形成全周期市域社会治理机制。二是四共协同、增强合力。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三跨”联席会议制度,推动重大事项共商、改革项目共推、难点问题共治、平安成都共建。三是多元参与、凝心聚力。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引导1.3万余家社会组织承接1583项社会治理项目;筹集5800万元社会资金,募集598支3000余万元社区基金,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组织动员233万群众志愿者共襄社会治理、共建平安成都。

  实施“四项改革”提升治理效能

  创新市域社会治理运行架构,整合资源要素、再造工作流程,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一支队伍统管。将40万专兼职力量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统一管理、指挥、考核,打造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本土化的市域社会治理“主力军”。一张网格统揽。优化设置1.5万余个全科网格,网格化配置治理资源、集成治理要素,建立网格职责清单制和事项准入制,厘清党委政府、社区、网格职责边界。一个平台统调。依托综治中心构建智慧治理中心,打通“城市大脑”“镇街中脑”“社区小脑”“小区微脑”,提升大数据指挥调度和决策能力。一套机制统筹。健全完善事件办理、分析研判、联动联勤、应急处置等4大类16项制度,实现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绩效联评。

  据成都市政法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