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检察人长留担当在乡间

  
2020-10-21 16:40:18
     

  古蔺县检察院郭庆

  成都市龙泉驿区检察院高山

  苍溪县检察院罗斌

  仪陇县检察院张晓琴

  泸县检察院李祖武

  达州市检察院谢丽红

  省检察院成清刚

  绵阳市检察院李思海

  乐山市检察院郭旋

  本报全媒体记者 蒋京洲 文/图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中华民族摆脱贫困的千年愿景即将圆梦。一份份脱贫摘帽的喜讯背后,是一名名扶贫干部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的不断付出。在昨(20)日举办的全省检察机关脱贫攻坚典型事迹报告会上,郭庆、张晓琴等9名来自基层一线的扶贫干警先后上台,将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带到人们面前,与在场的听众一道分享这脱贫攻坚路上的酸甜苦辣。

  古蔺县检察院郭庆:《脱贫攻坚检察情精准帮扶心连心》

  古蔺县检察院共有89%在编干警落实帮扶责任。说实在的,案多人少的问题在我院十分突出,但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没有一个部门提困难,没有一名干警讲条件,党员更是冲在前。

  这些年来,不仅外地干警长时间不能回家,就连本地干警与家人也是聚少离多。有的背着几个月大的小孩走访贫困户,有的家属生孩子也没能陪伴,有的老人生病住院只能请人照顾……但大家都相互支持,越是艰难、越向前!有的贫困户住处偏远,坐车到村上后,还要转乘摩托车、再步行,一个来回就是一天。干警们用一支笔、两条腿,在绵延的大山里奔走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过去的2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全院干警“白天跋山涉水扶贫、晚上挑灯夜战办案”,他们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帮助两个贫困村建成硬化路72公里,实现组组通硬化路,全面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引导发展赶黄草、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建成2个脱贫产业园、800亩产业基地,带动群众致富增收。通过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引导200余名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如今,2个“贫困村”变为了“幸福村”,贫困群众人均收入也翻了三番。这些数字背后,凝聚的是检察干警一滴滴辛勤的汗水和一颗颗火热的心,换来的是群众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和一句句真诚的感谢。村里的贫困老人用朴实的语言说:“检察官们比我的儿女对我还好!”

  仪陇县检察院张晓琴:《用大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我们也把他们称为事实孤儿。仪陇县检察院长期不懈地关注着这个特殊的群体,终于推动全国50万事实孤儿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规范救助。

  在仪陇当地,一些孩子虽然父母一方尚在,但是在事实上无人抚养,因为受法律和政策的限制,他们不能享受国家的福利保障,所以生活比孤儿更加艰难。脱贫攻坚是国之大计、民生大计。帮助这群孩子摆脱贫困的命运、迎接幸福的曙光,是我们的职责使命,也是我们的检察担当。

  在仪陇县委、县政府和南充市检察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牵头与多部门联手,摸排出仪陇县事实孤儿218名。对于符合民事诉讼条件的,我们运用检察职能,支持他们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判决宣告事实孤儿的父亲或者母亲死亡、失踪,从而在法律上确定孤儿身份,使他们能够纳入孤儿专项救助体系。

  对于不符合民事诉讼条件但确实生活困难的事实孤儿,我们则督促教育、卫生、扶贫等部门和乡镇街道根据孩子家庭的实际情况,履行主体救助职责,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我们还发动志愿者开展走访慰问、心理咨询等关爱活动,让事实孤儿在享受经济保障兜底的基础上,得到更多的关照和温暖。“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爱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态度。如今,仪陇县的218名事实孤儿全部得到了妥善照顾。情若至深,便能填平血脉遗落的沟壑;心若至诚,便能传播战胜贫穷的大爱。

  省检察院成清刚:《我的“军令状”》

  投身扶贫,军人出身的我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村情社情民情情情相依,产业家业学业业业振兴。“让孩子们有学上”是古蔺县黄荆镇高峰村当地群众“委派”给我第一份“差事”。学校没有专门的老师,没有专门的教室,更没有专门的经费,一下子十几个学龄前孩子要来读书,确实给学校出了个大难题。为此,我专程向有关部门领导汇报,终于得到了“同意开班”肯定答复。

  让群众稳定增收是我主要的奋斗目标。驻村帮扶,是平平淡淡守两年还是扎扎实实干两年?我用行动给了自己回答。在省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大家一起努力,并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打造,目前高峰村已建成中药材基地4处,流转土地上千亩,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务工实现人均增收近600元。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家兴。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我的心愿。为了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有机会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体验,我前后协调,终于促成成都市胜西小学教育扶贫示范点和网络教学示范点在高峰村同时挂牌设立,让村里的孩子们可以足不出户共享大城市学校的优质课件和网络资源,增长知识见闻、拓宽视野。

  成都市龙泉驿区检察院高山:《雪原上的“星火”》

  初到甘孜县泥柯乡昌古村,由于环境陌生、语言不通,我遭遇了扶贫路上的第一次“碰壁”。事后,经乡长介绍,我才了解到昌古村是甘孜县最偏远的重点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高达25.91%。听罢,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昌古村的现状,帮助村民走出困境。

  扶贫必先扶志,只有彻底摒弃落后的思想,才能断掉穷根。于是,我分别向甘孜县委组织部、泥柯乡党委政府、龙泉驿区对口工作支援队党支部、龙泉驿区检察院党组汇报了开展《强化基层党建“五项创新”助力脱贫攻坚》项目试点的思路,得到认可后项目就此启动。在强化基层党建项目的持续推进下,昌古村正发生着改变。农牧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意识进一步增强,群众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变。我们成功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少数民族偏远贫困地区基层党建发展的创新模式。2019年,昌古村按期实现高标准脱贫摘帽。

  这一切的改变给予我们莫大的信心,但给我无穷力量的却是当地村民朴实的一句话。这个村民曾举着拳头说:“靠这个不行了。”然后,指着脑袋说:“现在要靠这个。”我拍拍他的肩膀说:“好好培养娃娃读书。”

  回望来时路,我仅仅是脱贫攻坚事业当中的一点“星火”,但我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将不负重托,忠诚担当,将检察智慧长留雪原。

  泸县检察院李祖武:《用心丈量职责用情诠释担当》

  我的老家在湖南省新宁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我是一名生在大山、长在大山的孩子,对贫困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2018年6月,在得知检察系统要选派人员到凉山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时,我第一时间表达了自己想去的意愿。就这样,我来到了大凉山。

  雷波县渡口乡和云南仅一江之隔,属于高山峡谷地带,山高路陡,交通不便,教育、医疗落后。全乡没有自来水,是从山上接下来的溪水,水质看着清澈但不卫生,我也因喝了生水,得过肺吸虫病。

  条件虽然艰苦,但既然来了,我决心在这里做点实事、好事。当地毒情严重,禁毒防艾成了我的当务之急。我采取了对涉毒人员家访的办法,逐户宣传党和政府对涉毒人员的管控和帮扶政策,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我认为,只有从管理的角度转换到服务和帮助的角度,做好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和帮扶工作,才能让他们打开心扉,更好地配合工作,不发生复吸和失控现象。

  我只是5700多名援彝队伍中的一员,也只是检察系统援彝干警中的一个代表。我相信,通过大凉山全体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和我们贡献的一份力量,凉山人民一定能如期脱贫奔小康。

  绵阳市检察院李思海:《用“三心”做好群众身边的每一件事》

  135公里,这是绵阳市检察院到三台县紫河镇青龙嘴村的距离,车程2个小时就可以走完。但是,从机关干部到驻村干部,走到群众心里的这段路程,远远不止135公里。

  只要真心为人民群众办事,老百姓自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为村里的农民工讨回“血汗钱”,让被拖欠的工资全部在春节前得到支付。当大家拿到工资的那一刻,脸上洋溢的笑容让我们至今难忘。

  习近平总书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如何发动留守的老人和妇女,让他们参与到幸福生活创造中来?经过走访调研,我们发现村里有养鸡的传统,但受制于销路,规模都不大。于是,我们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把以往买生活物资的钱集中起来,每年春季为留守的贫困户购买鸡苗,并邀请农技员提供技术支持。在鼓励群众自主销售的同时,倡议检察干警到村采购,帮助群众树立自主脱贫的信心,一年下来,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帮扶的“接力棒”虽已传递,但绵阳检察人的责任与担当依然在延续。5年,2任党组,6名驻村干部;4.8公里水渠,2400立方米蓄水设施,3座提灌站,8公里自来水管道,19公里输电线,“2轴2环”18公里村社道路,500多平米的活动阵地,600亩藤椒,近千万元项目资金,52户贫困户全部脱贫……一个个数据,记录着绵阳检察人的担当,也见证青龙嘴村奔小康。

  苍溪县检察院罗斌:《从路人到“亲人”》

  2017年5月,受组织安排,我到苍溪县鸳溪镇凤山村担任第一书记。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我不知道如何与群众打交道,不知道怎么开展工作。

  我想:既然是和老百姓打交道,首先要混个脸熟。于是我挨家挨户地走访群众,了解每个家庭的基本情况、具体困难和致贫原因。今天这家,明天那家,每到一处,我都不厌其烦地作自我介绍,试图让大家记住我这个新来的第一书记。

  走访时,有村民反映看病没有按政策报销医疗费。经过7天的奔走,我将1289元报账款送到了村民手中。当时,他愣住了,拉着我的手半天没有说话,我分明看到,他的眼眶红了。这件事后,我的名声逐渐在村子里火了起来。“罗书记还真能够为我们解决问题呢。”借着这个机遇,我又带领村“两委”协调解决了许多涉及群众利益的大事、难事,逐渐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驻村3年,我和群众朝夕相处、同甘共苦,从陌生到熟悉,“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共同努力下,凤山村顺利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打赢了脱贫攻坚一场又一场的硬仗。

  达州市检察院谢丽红:《一片冰心向明月无悔青春绽芳华》

  2015年11月17日,我第一次来到渠县义和乡店湾村。驻足村头,不禁感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全国各地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这里像是被时光遗忘了一般。

  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我和乡亲们都是这场战役的参与者。我打开思维,带领所有帮扶干部和贫困户开展了“贫困不除,我们不散”誓师结对活动。帮扶干部和贫困户共谋划、定目标,按下一对对鲜红的“爱心手印”。“扶贫路上我们同行”“我们一起加油”“你奋斗、我来帮”……一句句温馨而又富有斗志的帮扶寄语跃然于“爱心手印”的两侧,犹如梦想花开的一只只美丽蝴蝶,开启了五年不胜不休的攻坚征程和春华秋实的最美约定。

  有了这份约定,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气神更足了。但想要让“钱袋子”鼓起来,还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为此,我积极争取帮扶资金,仅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在全村建设了122个标准化小微禽园,并号召帮扶人捐赠鸡苗鸭苗。如今这122个小禽园每年出栏生态家禽10000余只,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

  几年来,我和乡亲们一起披星戴月,一起攻坚克难。那个曾经贫瘠的小山村,如今已大变样,乡亲们的美好生活蒸蒸日上。

  乐山市检察院郭旋:《党徽耀乌蒙帮扶显真情》

  我在乌蒙山贫困区的沐川县参与扶贫工作6年。第一站是沐川县富和乡虎栖村。在这里的三年间,我为虎栖村协调引进扶贫资金50余万元,引进特色种植、养殖项目5个,建立特色养殖合作社1个,硬化整治村级道路3.5公里,虎栖村成功退出了贫困村。

  沐川县武圣乡罗沟村是我的第二站。2018年沐川县要实现整体脱贫,于是“白加黑、五加二”成了日常操作,抢时间、战贫困成了第一要务。在罗沟村近一年的时间里,在帮扶单位乐山市检察院的支持下,协调扶贫资金4万元,协调相关部门为罗沟村硬化水泥路5.1公里,新建碎石路2.2公里,开挖毛坯路5.5公里,让罗沟村贫困户11户33人如期脱贫。

  在我接任红星村第一书记后,我将扶贫工作与党的“堡垒提升工程”有机结合,红星村党支部转变为先进支部,并被评为沐川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建工作示范点。在乐山市检察院和其他单位的帮扶下,协调项目资金77万元,带领全村积极发展种养植产业,并投入50万元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红星村成功退出了贫困村,贫困户59户169人如期脱贫。红星村还被评为市级“四好村”、县级“文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