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成华区推动特色法治街区建设提升依法治理效能

  
2020-08-07 11:17:12
     

打造法治“新地标”迈向治理“新高度”
  
成都市成华区推动特色法治街区建设提升依法治理效能


街区小山坡上,宪法主题清晰可见


街区“四大区域”集合了各项法律服务


社区法律之家基本满足了群众和社区的一切法律需求
  


  牟雪琴 本报记者 陈博 文/图
  
  长天路宪法主题街区“124e+N”架构:“1”即以宪法为“一级主题”,“2”即社区发展治理、基层社会治理“双线融合”,“4”即以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四治并举”,“e”即以“律警民e点通”“云普法+”、自助法律服务终端、智能法律机器人等智慧服务不断丰富,“N”即禁毒基地、司法所、派出所、社区法律之家、社区群众之家、学校等多个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治保障单元“一体呈现”,使长天路法治街区成为成华区有文化、有温度、有智慧的基层治理“新名片”。
  
  山坡、绿地、小广场……喧嚣的市井街道散发着公园城市的气息;宪法记忆图片展、法治成华史、宪法生命树、学法牌、宪法棋局……这些造型各异的艺术载体蕴含着法治生命力。近日,记者漫步在长天路宪法主题街区这一成都市成华区法治建设中最闪亮的“名片”,感受到了一种由法治带来的奇妙和谐。“七五”普法以来,成华区注重特色法治品牌打造,以点带面推动社会治理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全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法治与基层治理相结合,持续完善“一核五治、共建共享”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创建了以宪法为主题的长天路宪法主题街区这一“新地标”,并形成了集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依法治理、智慧治理、共同治理等各项工作于一体的“法治综合体”,潜移默化地带动着全区基层治理水平迈向“新高度”。
  
  ■ 规划“四大区域”夯实服务保障
  
  长天路宪法主题街区位于成华区万年场街道,占地0.63平方公里,贯穿长天路尊法区、学法区、守法区、用法区“四大区域”,以景观点缀、游戏互动等方式,将法治元素融入造型各异的艺术载体、空间,营造了随时普法、随处见法的浓厚氛围。“四大区域”既包含一切人民群众所需的公共法律内容,又覆盖到司法行政管理、服务、执法等各个方面。“四大区域”核心在“用法”,它是“法治宣传七进”到“法律服务七进”再到“依法治理七进”的重点体现阵地。随着群众法律需求的多元化,该街区将法律服务职能下沉作为工作目标,确保基层公共法律服务良性循环、长期发展。用法区主要包含一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社区法律之家”,引入热衷公益事业的专业律师团队驻点办公,推行“一个大门进来、多个窗口服务、一揽子解决问题”的工作模式,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和社区的一切法律需求。
  
  另外,“两所”(司法所、派出所)建设形成的治理合力也不可或缺。其中,万年场司法所按全国“枫桥式司法所”建设标准打造,推行“一站式”服务,采取与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法院、信访等力量联合入驻,积极引导辖区群众依法解决矛盾纠纷。据统计,“法律之家”建立以来,共调解物业、消费等各类矛盾纠纷820余件,接受法律咨询5100余人次,为特困群众等提供法律援助490余人次,挽回经济损失560余万元。按“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标准建设的万年场派出所,是全省率先建立的人民调解场所,引入专业律师坐班,负责非警务处置的矛盾纠纷调解,实现了调解组织第一时间触手可及、无缝对接的良好局面。
  
  ■ 善用科技优势洞察民间法治需求
  
  随着万年场辖区经济的转型升级,这里逐步成为了人口密集的城市社区,要实现重点区域精准治理、重点人员精准服务,必须要依靠信息科技为支撑,实现各治理单元有效联动,法治需求实时掌握。
  
  长天路街区构建综合治理、依法治理中心,通过整合辖区城管、综治、网格、社区民警等力量,透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力量精准投放,全面科学地推进街道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建立“互联网+调解”公安系统、“智慧司法”人民调解平台、人民调解手机APP终端三大平台,搭建成华夜话、法治成华等交流版块,律师专家线上提供店铺化服务、淘宝式体验法律服务,实现30秒内律师抢单实时解答,24小时值班律师兜底解答;社区调解员依据APP进行“小微纠纷”调解,将基层群众案例调解满意度由85%上升至98%。
  
  在普法宣传方面,打破了“挂挂横幅、法法资料”的传统方式,以全市首个“云学法+”系统为依托,在长天路街区建成全市首个集“普法音频、视频、图文、游戏”等法治产品线上“云学法”平台。该平台上传了“以案说法”普法情景剧、《律界段王爷》《检察官说法》《迷踪档案》等法治产品,每个产品一对一生成专属二维码,群众扫码即可浏览对应的普法产品,实现网络收听、收看,还可向他人分享,成为居民“口袋里”的“法治有声书”。
  
  ■ 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依法治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长天路街区所在的社区通过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实现了从单纯的普法宣传到依法治理的转变,让人们将法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基层社区治理格局。
  
  在社区,成立了党员义工、网格员、退休工人、中小学生等300余人组成的最美普法队伍。他们在法治大讲堂、法治微广场、小区院落、菜市场、校园等,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12·4”国家宪法日及端午节包粽子、趣味健身运动赛等活动,开展法治读书会、法治舞语演出、法治猜谜、法治闯关等活动450余场(次),惠及居民4100余人次、外来务工人员6300余人次、中小学生12000余人次。
  
  同时,充分调动网格员、普法志愿者等,深入院落、楼宇了解社情民意,收集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将法律知识送进千家万户。建立了13类85条产品目录清单,满足群众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此经验在全市推广。
  
  ■“绣花精神”也适用于法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在成华区看来,“绣花精神”同样也适用于法治建设。随着万年场街道辖区产业的持续转型升级,这里实现了工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型,俨然成了新老成都人居家就业的首选,尤其是长天路社区,集中了3个商居小区。
  
  成华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起初,长天路抓住老旧院落整治及“两拆一增”提升城市品质契机,共拆除违法建筑1850平方米,拆除围栏、围墙1391米,绿化面积23372平方米,并随即着手“植入街区文化”,将宪法主题贯穿其中,开启了以宪法为主题的法治地标发展路径。
  
  宪法主题与传统文化理念的植入,让长天路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最美道路,2019年9月,一跃从成都最差社区被评为四川“最美社区”。“在社区治理各个环节融入依法治理思维,提升了基层法治化治理的水平,将‘我给你’的固有普法模式转变为‘我想要’的自觉普法新形态。”该负责人说。
  
  据了解,长天路街区先后接待长沙、广州、苏州等地法治建设考察团10余次。2018年,长天路社区法律之家还被评为四川依法治理十大案例。法治街区作为地标典范,引领成华区成为全省唯一连续四次蝉联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实践,为当前成都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工作试点贡献了法治智慧,为成都构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现代治理体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