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永县摩尼镇新苗实验学校校长李修会的18年禁毒之路

  
2020-06-30 13:07:19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杨元禄
  
  乌蒙山区,一个贫困乡镇的私立学校,数十年来虽从不派人对外招生,却偏偏有来自全国13个省26个市(县、区)的1700名学生慕名而来,他们中九成以上是留守儿童。叙永县摩尼镇新苗实验学校因此创下生源由富裕地区向贫困山区倒流的办学奇迹(本报6月23日曾报道)。为探寻这个奇迹背后的故事,6月18日,本报记者走进这所神奇的私立学校。刚从北京出差归来的新苗实验学校校长李修会,通过视频连线方式接受“云采访”时,一语道出其中的奥秘:是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成就了今天的新苗学校。
  
  校园文化 法治元素无处不在
  
  “我宣誓,远离毒品,珍惜生命!”6月19日上午9时,恰逢新苗学校一周一次的禁毒大课,数百名学生齐聚学校操场,举起小手庄严宣誓。紧随其后的禁毒操堪称该校法治文化一绝:男生女生6人一组,一边跳着绳,一边背着学校自创的禁毒“三字歌”。显而易见,“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理念已植根于全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3万平方米的校区,校园文化十分丰富,法治元素更是无处不在。校门外,两排展板向人们讲述着新苗学校18年来与毒品抗争的种种故事;教学楼楼梯的正反面、每层楼的走廓和教室内,处处贴满与禁毒相关的文字和图片,以及学生们优秀的禁毒感言和作文等;初中部教学楼下,10余个宣传栏的内容大都与禁毒和法治相关;荣誉室、篮球场、开放式图书馆,法治元素均唱主角;校门外开放式禁毒活动室,更是全校学生们的最爱,因为那里不仅陈列着各类毒品标本,还播放着可参与、高科技的禁毒动漫。
  
  宣战毒品 办好这所禁毒学校
  
  乌蒙山区的叙永县,因与云南省威信县接壤,历来是毒品由滇进川的一条要道。10年前,叙永县发生的刑事、治安案件,一半以上涉毒。离县城几十公里的摩尼镇,每年都会发生两三起因注射毒品致人死亡的案件。毒品,一时成为当地人谈之色变的恶魔。
  
  1980年,知青成志磊从北大荒军垦农场返城后,顶替母亲来到叙永县摩尼中学,子承母业,当起“教二代”,并与比他小两岁的当地中药材商人之女李修会结成夫妻。在丈夫的影响下,1986年,李修会弃商从教,在家乡办起全县首个私立幼儿园。
  
  2002年的一天,一名中年妇女牵着不满4岁的孙子“扑通”一声跪在李修会的面前,请求李园长收留她的孙子。这个孩子的父亲,曾是李修会所办幼儿园的学生廖某,前不久因吸毒去世了。这件事对李修会的震撼非常大,眼泪不禁夺眶而出。经过再三考虑,李修会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向毒品宣战!拿出所有积蓄再办一所住宿制小学,教育孩子从小树立远离毒品的意识,小手牵大手,进而影响一个家庭。
  
  妻子的决定得到了丈夫的全力支持。为办好这所禁毒小学,成志磊辞去公办教师的铁饭碗,出任新苗小学校长,甘愿当起妻子的“贤内助”。有过3年军营生活的成志磊,更是将部队军事化管理理念全面引入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来。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成志磊、李修会的儿子成锐,大学毕业后回家接过教鞭,当起了“教三代”。
  
  新苗小学开学第一天,李修会当着全校教职员工的面,含泪讲述了廖某一家的故事,并在分析摩尼镇严峻的毒情、留守儿童的处境后,郑重承诺:从今日起,将禁毒教育纳入新苗小学的教学课程,与文化课同步并举,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差;无论学校今后如何发展,只要毒品存在一天,新苗与毒品的抗战就永不停止!
  
  特殊教育 李校长家宴专请进步学生
  
  校训,是每个学生的行为准则,更是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新苗中学大楼墙体上,“学会做人”四个字,位居校训榜首,彰显着李修会与众不同的办学理念。
  
  作为“全国百强特色学校”的掌门人,李修会百年育人的教育理念可谓特色十足,其中,能到李校长家作客吃家宴,是所有学生最引以为荣的一件事。因为,只有学习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学生,才有资格到李校长家,吃上一顿终生难忘的校长家宴。
  
  为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体魄,同时亲密接触大自然,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重走长征路——往返30公里负重越野军训拉练。“30公里负重越野,对一个10多岁的孩子来说,需要充足的体力和坚韧的毅力。”说起这事,成志磊颇为自豪:“我全程陪同,没有一个学生中途放弃步行而改乘车,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对这段经历,在校学生李冰如在体验作文中这样写到:“人生处处都会遇到挫折,再大的困难,只要咬牙坚持,最终都会迎刃而解。”
  
  暖心故事 昔日“熊孩子”变乖娃娃
  
  全校留守儿童占九成,李修会的特色教育效果如何?一组数据给出答案。
  
  从办幼儿园开始,8000多名学生在新苗学校得到完整的基础教育,其中,2500人考入重点高中,3000多人升入大学,18人出国深造。
  
  贵州毕节男孩小许,被家长送到新苗中学的第一天,面对李校长仍一脸桀骜。脾气暴躁的他,一身坏毛病,被就读的学校退学后,无校愿接收。转学新苗中学后,顶撞老师、殴打同学、影响课堂秩序时有发生,同学们都很怕他。经班主任、校领导多次教导,小许的言行略有改观。但李修会深知,对一个性情暴躁、缺乏管束的“熊孩子”来说,要想彻底纠正过来,需要时间和爱心。李修会打算用母爱去感化他。一有时间,李修会就对小许嘘寒问暖,小许一但有点进步就请他吃家宴,为他做心理疏导和思想工作,帮他辅导功课,鼓励他竞选班干部。同时,鼓励全班同学原谅他、接纳他、亲近他、帮助他。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李修会的感召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许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立志痛改前非、努力学习,不负学校和家人的厚望。
  
  经过自身努力和同学们的帮助,“熊孩子”小许脱胎换骨,不仅转变成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好干部,还主动担任起禁毒宣传志愿者,成为学校毒品预防教育中老师们的得力助手,并以优异成绩考入泸州市的名牌高中。
  
  知恩图报 百亩花海带热旅游经济
  
  34年来,从扩建幼儿园,到建小学、中学,新苗学校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大力支持,越办越红火。
  
  李修会和她的新苗学校在当地老百姓心中是何地位,有一件事很能说明问题。7年前,李修会兴建新苗中学教学大楼时,因资金一时短缺,请不起工人,教职员工们便轮流上工地帮忙。当地百姓和学生家长得知此事后,纷纷自带工具来到工地,为学校新楼建设添砖加瓦。这事令李修会非常感动,她看在眼中,记在心中。“我是土生土长的摩尼人,是摩尼这方山水养育了我,更是摩尼乡亲的支持成就了新苗,支撑着新苗,乡亲们的大恩大德,我们一家终生难忘。”李修会曾多次在学校的行政会上告诫全体教职员工,学校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与摩尼乡亲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大家都要心存感恩,条件成熟时当知恩图报,回馈乡亲。
  
  懂感恩的李修会,说到做到。去年,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同时回报全镇父老乡亲34年来的支持,李修会以每亩450元的价格,从金榜村村民手中流转土地120余亩,花费数十万买来种苗,建起百亩金榜花海,作为新苗学校全体学生的科普教育实验基地。金榜花海的管护,全部按班分片落实。
  
  让摩尼老百姓没想到的是,金榜花海去年一炮走红,春夏两季纷至沓来的20余万名外地游客瞬间引爆摩尼镇的旅游经济。当地农家乐、宾馆、餐馆和停车场,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当地老百姓都称“李修会为大家做了一件大好事,要不是今年遇疫情,摩尼的观花避暑旅游业,可能比去年还要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