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个关键词串起四川政法的2019

  
2020-03-17 09:30:34
     

本报全媒体记者赵文兰楠夏菲妮张磊

“疫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省政法系统坚决把疫情防控、维护稳定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按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要求,启动战时工作机制,主动担当、迅疾响应,全力以赴防风险、护安全、战疫情、保稳定,积极助力遏制疫情蔓延,确保了全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主动担当、尽锐出战……这是全省政法干警一如既往的工作作风。回顾2019年,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诉源治理”……这些具有标志意义的政法关键词,让人印象深刻。今天,我们用19个关键词重温2019年四川政法的温度和力度。

关键词1

学讲话、学条例、迎大庆

全省政法系统开展了“学讲话、学条例、迎大庆”学习竞赛活动。活动以党支部为基础单元,组织全省政法干警、法学法律工作者、警校师生、司法辅助人员共计28万余人参加集中学习和初赛,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深入开展。

关键词2

践行新使命忠诚保大庆

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省公安机关组织开展“践行新使命、忠诚保大庆”实践活动,以“迎庆”系列专项行动为抓手,集全警之智、举全警之力,取得了大庆安保维稳工作的全胜完胜,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重大政治任务,得到了公安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2019年10月25日,公安部授予四川省公安厅大庆安保维稳集体一等功荣誉。

关键词3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

2019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围绕落实中央督导组“回头看”问题整改,组织对21个市(州)开展全覆盖督导,推动打好大案要案“攻坚战”、深挖幕后保护伞“突破战”、新兴领域黑恶势力犯罪“阻击战”、黑恶案件依法快诉快判“司法战”、行业领域乱象整治“阵地战”、固本强基铲除土壤“持久战”“六场战役”为抓手,掀起对黑恶势力的强大攻势,专项斗争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关键词4

创新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2019年,全省政法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始终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放在大局中谋划和推动,以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能力为主线、以“六无”平安村(社区)建设为载体,发挥综治中心实战化作用,加强“雪亮工程”联网应用,积极构建以网格为基本单元、以综治中心为枢纽、科技为支撑的社会治理联动机制,推动出台《四川省纠纷多元化解条例》,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治化进程,进一步夯实平安四川建设基层基础。

关键词5诉源治理“诉源治理”是我省创新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首创做法。2019年,全省以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契机,推动“诉源治理”从“法院主推”上升为“党委主抓”,全面构建和解、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深化“诉非衔接、公调对接、检调对接、访调对接”等工作机制建设,“诉源治理”工作取得喜人成效,得到中央政法委和最高法的充分肯定。

关键词6

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2019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扎实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评议活动,紧扣一条主线,突出“三个着力”,以打造“五个最强”为抓手,大力建设“七型公安”,锻造“四讲”公安铁军。把学习发展“枫桥经验”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抓手,推行公安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四川版“枫桥经验”。在公安部首批命名的100个“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中,四川占据6席,数量全国最多,成都也是除直辖市外唯一有2个获得该命名的城市。

关键词7

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

2019年7月,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在成都召开。在政法领域改革进入系统性、整体性变革新阶段,四川政法系统进一步完善政法机构职能体系,完善维护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创新完善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机制,持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政法公共服务,完善政法队伍建设管理制度机制,大力推动提升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8

六个实质化

2019年,全省法院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以“实”为工作主题,以“六个实质化”为统揽,包括以服务大局实质化为导向,以“诉源治理”实质化为突破口,以诉讼服务中心实质化为牵引,以执行指挥中心实质化为抓手,以庭审实质化为切入点,以文化建设实质化为引擎,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有力司法保障。2019年,全省法院共受理案件136.03万件,审、执结127.16万件,同比分别上升9.78%、13.02%。其中,省法院受理案件2.41万件,审、执结1.94万件,同比分别上升22.52%、36.71%。

关键词9

两个“一站式”

2019年,全省法院始终坚持便民利民原则,纵深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实质化,加强两个“一站式”建设,为群众提供分层次、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案。全面实现全省法院电子档案“异地查阅、跨院服务”,全面推广应用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四川微法院”,广汉等法院开通“24小时”自助服务……一年来,全省法院大力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为当事人提供“掌上”诉讼服务,并打造覆盖全省的诉讼服务“实体店”,实现人民群众“少跑腿”、诉讼服务“不打烊”。同时,全省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搭建“一站式”纠纷多元化解平台。

关键词10

切实解决执行难

常态化开展“司法大拜年”“失信大曝光”“执行大会战”“拒执大打击”等专项活动,将协助执行纳入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全省212个法院建成执行指挥中心……一年来,全省法院制定推进执行指挥中心实质化实施意见,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坚定不移向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迈进,执结案件36.04万件,执行到位金额486.77亿元,判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54人。2019年底,省法院等4个法院被最高法表彰为“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先进单位”。

关键词11

智慧法院

率先在全国实现三级法院的电子诉讼档案信息互联互通,上线并推广“四川微法院”,开通“24小时”自助服务,执行信息化系统全面升级完善,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工作全面展开……2019年,我省法院推动“智审、智执、智服、智管”建设,在最高法组织的第三方测评工作中,智慧法院建设名列前茅。一年来,全省法院网上立案19.7685万件,送达32.3140万件,跨域立案1104件。

关键词12

四大检察

2019年,全省检察机关围绕最高检工作要求,突出专业化做优刑事检察工作、突出精准化做强民事检察工作、突出补短板做实行政检察工作、突出增实效做好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持续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法治保障。

关键词13

十大业务

2019年,省检察院按照最高检部署进行内设机构改革,以提升检察官办案专业化水平,更好落实司法责任制,解决刑事检察与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内设机构改革完成后,省检察院共设22个部门,其中重新组建了第一至第十检察部,负责办理各类案件。2019年,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214781件,同比上升1.8%。其中,办理刑事检察案件166642件;办理民事检察案件5108件;办理行政检察案件1655件;办理公益诉讼案件9735件;办理其他类检察案件31641件。

关键词14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全省检察机关积极履行主导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该项制度在我省落地落实。2019年,全省检察机关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办理刑事案件31211件39075人。2019年6月以后,适用人数比例逐月提升6.62个百分点,12月达到81.21%。检察机关通过教育转化和依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促使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切实达到了化解矛盾和案结事了的效果,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15

万名机关民警下基层上一线

2019年4月23日,省公安厅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开展“万名机关民警下基层上一线”活动,规定没有2年以上基层公安工作经历和新进机关的民警,必须下沉到基层2年。省公安厅机关共下沉200名民警,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共下沉7800名民警,将全省公安机关1/8的警力下沉到一线开展基层基础工作。警力下沉后,基层警力增加,县级以下公安机关高负荷运转情况得到缓解,勤务运行模式得到优化,增强了基层活力,提升基层战斗力。

关键词16

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19年,我省政法机关充分发挥政法职能,营造了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法律应对指南》《“一带一路”建设典型法律案例》、正式启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共享平台“丝法通”、正式运行四川自贸区法院、正式揭牌自贸区检察院、深化“放管服”改革、组建全国首个“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2019年,全省政法系统充分发挥政法资源优势,为中央和省委重大战略部署保驾护航,有效发挥了法治保护产权、稳定预期、激励创新的作用,进一步优化我省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力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17

依法治省工作优化协同高效运行

2019年,我省制定出台了省委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管理办法、督察工作实施办法和依法治省“1+4”实体化运行总体方案等规范文件,确保了依法治省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在各条块领域落地落实。

同时,省市县三级均已组建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及办事机构,制定了“两规则一细则”、年度工作要点及任务台账。规范了省市县三级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设置和称谓。研究制定《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优化协同高效运行的指导意见》,探索制定乡村振兴法治建设工作规划、四川省市县法治指数、法治督察工作办法和第三方评估办法,做到法治四川、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一体建设,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全域贯通。

关键词18

深入推进“法律七进”

深入推进“法律七进”,立足全国第二大藏区实际,创新开展“法律进寺庙”,持续推广法律进寺庙“四进七有”工作模式,使法治宣传、普法读物、普法阵地、法律服务进寺庙实现全覆盖。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宪法法律进高校”活动,并将“宪法法律进高校”纳入省“七五”普法规划,全省126所高校举办主题宣讲,超过20万名师生接受线上、线下的宪法法律教育。

关键词19

法律援助暖民心

2019年,我省重点做好根治欠薪领域的普法和依法治理、欠薪维权法律援助。在全省21万家企业组织开展了“农民工劳动合同普查与体检”,组织开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普法宣传活动7779场次。2019年,全省共受理农民工民事法律援助案件15680件,办结农民工民事法律援助案件10605件,为农民工讨回欠薪、挽回经济损失超5亿元。同时,我省对妇女儿童、老年人及其家属申请法律援助普遍简化程序、优先办理,开通“维权绿色通道”。全省1.1万名妇女,5300余名未成年人,6800余名老年人作为受援人获得高质量的法律援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