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审判工作与群众需要的黄金点位

  
2019-12-27 10:02:51
     

易国娟本报记者俞阳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德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将集中学习、专题调研、查找问题、检视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找准审判工作与群众司法需求的“黄金点位”,积极推行案件繁简分流和速裁工作机制改革,“跑出”司法为民“加速度”。

环环相扣司法为民“提档升级”

早在今年3月,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全市法院审判工作实际,德阳中院成立刑事和民事两个速裁团队,确立了由12%的法官办理40%案件的工作思路,同时出台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实质化运行开展简案速裁的实施方案(试行)》,根据方案,德阳法院的繁简分流实行“双轨”制:“简”案在立案环节首次筛选后,分流至速裁团队。速裁法官在5个工作日内,对该批案件从案件事实、法律适用、社会影响、送达情况等方面进行摸底,将能在一个月内结案的案件,留案登记在册,立即审理。其余不符合条件的案件,则退回立案庭,重新分流至其他法官手中。经过在运行过程中不断碰撞、反馈、调整,德阳中院推行案件繁简分流促进简案速裁的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优化。

今年4月的一天,德阳中院由同一个合议庭在同一个法庭用时两个半小时连续审理了8起不同类型的民商事案件。开庭前,8起案件的当事人一起听书记员统一宣读了法庭纪律和注意事项,作为案件当事人之一的张先生在候审时,与被上诉人李先生、刘女士在法官助理的主持下进行了调解,双方当场履行了调解协议并拿到了调解书,整个过程历时仅1个小时。

在“从快不降低标准,从简不减损权利”的前提下,德阳中院把握的原则是民事案件积极引导当事人缩短举证期限,刑事案件着重强化法、检、公、司在控辩审之间的无缝衔接,实现对案件统一排期开庭,集中时间多案同审、多案连审。

多管齐下速度质量双向提振

德阳中院速裁模式大幅缩短了案件的审理天数,提高了司法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怎样确保案件质量是摆在德阳中院面前一道不可回避的课题。

记者获悉,德阳中院充分发挥好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明确了工作目标,根据不同类型案件特点实行不同的量化考核。速裁团队的工作任务以及考核标准单独制定,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效率最大化,激发内生动力,从省法院今年公布的审判指标来看,速裁团队对于德阳法院质效的整体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繁案”,德阳中院不但精审,还充分发挥审判专家的示范效应。在简案速裁的实施方案中,该院明确了由院领导办“繁”案、普通法官办“普”案、速裁法官办“简”案的工作要求。德阳两级法院有两名院长是全省审判业务专家,4名院长、副院长是全省法院办案标兵、庭审标兵,其余院领导均是业务骨干出身,由他们来带头办理疑难复杂案件,不但保证了案件质量,也起到了示范标杆和“传帮带”作用。今年1至11月,德阳两级法院的多项质效指标位于全省前列,其中案件发改率为全省最低。

司法改革后,员额法官以及司法辅助人员配额有限,德阳法院在改革中怎样让有限的审判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整体优势,做到“让法官全身心的投入案件办理”?

德阳中院采用“分类集约管理”模式——将审判工作分为核心审判事务、业务性审判辅助工作和事务性工作三个方面。对于事务性工作,充分利用市场化、社会化资源最大限度进行剥离,如将评估拍卖、文书上网等工作外包,由公证处派员在调解、取证、送达、保全、执行等环节提供公证法律服务等。而在业务性审判辅助工作方面,则将机构、人员、事项进行整合,排除了传统的设立速裁法庭的做法,采用两个速裁团队共用一个业务性辅助团队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利用审判辅助集约化管理平台自动抓取、测算、分析信息数据,科学评价辅助团队绩效,从而实现审判团队集中行使审判权,辅助团队集中办理辅助性事务。同时,探索最大限度利用信息化替代法官和辅助人员的事务性工作,今年10月开始试点的24小时互联网法院、在全市法院全面推广的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庭审语音智能转写系统等都获得了法官和各方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集思广益解决“法院怎么干”

“德阳法院全方位、多角度提高审判效率的措施,既为法院的审判流程安装了一个‘加速器’,又为当事人建起了一条打官司的‘绿色通道’,使法院司法为民理念在审判工作中得到升华,这是‘枫桥经验’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在下深水、啃硬骨头用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德阳中院开放日座谈会结束后,全国人大代表刘忠对记者说。

记者获悉,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除了积极推行案件繁简分流和速裁工作机制改革这个“自选动作”外,德阳中院还不断依托“互联网+巡回审判”平台,开展庭审进校园活动。通过将庭审搬进校园,向学生们生动直观地展示了案件的审判过程和法律依据,并组织其它学校的学生通过“互联网+巡回审判”专线同步收看庭审和法官释法,进一步扩大了普法范围,推动形成学法、懂法、知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时,大力开展法治宣传进村社活动,助力脱贫攻坚。针对农村和农民工务工的特点,由法官选取实务中常见的婚姻家庭、民间借贷、劳动纠纷等方面的案例,到对口扶贫村为现场群众开展以案说法,接受乡亲们的法律咨询,并向群众发放《农民工维权手册》和《脱贫攻坚手册》等法治宣传资料,提升基层群众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另外,将判后释法工作常态化,进一步推进阳光司法。由作出裁判的主审法官在庭审结束或者宣判后,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就证据的采信、认定的事实与依据、援引法条及出处等主动向当事人及旁听群众给予释明,让群众更加了解判决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提升司法公信力。

记者了解到,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德阳中院扎实开展专题调研,解决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法院怎么干”,如何保障打赢“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等问题,解决主题教育中需要重点整治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把制约审判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当作课题来做,用科学的理念、长远的眼光、务实的举措努力提升司法服务大局、服务人民工作实效。真心实意听取群众意见,密切法院、法官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汇聚群众力量和人民智慧推动审判事业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