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式审讯”系统:让人工智能成为检察官“第二大脑”

  
2019-07-17 09:56:51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蒋京洲

“第三次讯问在看守所,怎么第四次又到了公安局?“7月10日,自贡市贡井区检察院员额检察官曾韵蒙在审查一起盗窃案件的审讯笔录时发现了错误,立即与办案机关联系。对方证实是笔误造成,并提供了相关证明材料。

“通过系统的自动标注提取功能,讯问地点上的问题一目了然。”曾韵蒙说。记者了解到,贡井区检察院使用的这套“要素式审讯”系统仅上线3个月,就获得了一线办案检察官们极大的好评。2019年,这一项目被评为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检务十大创新案例”。

深度学习

让人工智能看懂案卷

案件笔录卷轶浩繁,如何快速准确地梳理案情信息,成为检察业务开展的一个痛点。“普通案卷三卷本,一个检察官至少需要读三次才能把案件主要信息梳理出来。遇到疑难复杂案件,有时候甚至需要十次以上。”贡井区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杨宁告诉记者,读案卷费时费力,但对整个案件的侦办来说至关重要。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提升效率?杨宁说,富有经验的老检察官办案时,都喜欢采用把案件重要要素列表的方式,在阅卷过程中将所需信息一一填入。“这个过程是否可以由人工智能学习并代为完成?”杨宁介绍,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贡井区检察院研发了当前使用的“要素式审讯”系统,将以上过程全部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将成百上千页的电子卷宗浓缩成一张表格予以展示,供办案人员对比和审查,直观地反映案件的关键点和矛盾点。“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开发系统时采用机器深度学习的方式,让系统阅读了成千上万份类案的审讯笔录。通过ORC(光学字符识别)技术,不仅能让系统把纸质案卷转换成电子文本格式,还可以让系统读懂案卷内容,帮助检察官梳理提取案件信息要素,并最终以要素表格的形式呈现,让案件各种关键信息一目了然。”杨宁说。

审讯辅助

让办案人员精力集中

要素式审讯系统的功能不仅局限于读卷,更是贯穿了整个审讯环节的智能辅助系统。在贡井区检察院提供的系统流程图中,记者注意到,该系统获取到第一手的案件卷宗材料后,即可实现实体要素抽取、案情要素一览等功能,并在检察机关讯问过程中提供语音辅助制作、问话策略指引、证据要素标注、笔录一键生成等辅助功能,实现高效审讯。

曾韵蒙告诉记者,目前这套系统已经实现了与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对接,能将统一业务系统中实时受理的案件自动导入,直接获取在办案件信息,无需办案人员进行人工二次录入。

除了让数据“跑路”留痕,办案程序更加规范高效,对于检察官来说,针对实体性问题设置问话策略指引的功能,则是在实际操作的层面辅助检察官办案。同时,在讯问过程中修改完善后的被询问人基本信息、案件基本信息等,都能以自动规范的格式嵌入讯问笔录中,极大地节约了笔录制作时间,使讯问人员的精力能够更加集中于对案件的事实性审查,突出工作重点。

场景应用

解放双手到解放大脑

“要素式审讯”系统在贡井区检察院上线试运行3个月以来,极大地提升了一线检察官的工作效率。杨宁说,该系统运作模式基于检察官办案实践构建,以表格形式排列展示案件的关键证据与信息,从而使得关键证据信息及其之间的联系、矛盾都一目了然,并作为基础数据持续发挥作用,可综合应用于检察官办案的各个场景。

在阅卷场景中,可以辅助办案人员快速了解案情。系统在几十秒内就能够将案件关键证据信息提取出来,搭建证据体系的基本框架,办案人员无需花费大量时间阅卷,直接围绕要素一览表进行审查,即可快速掌握案件基本情况。

在证据审查中,系统亦可帮助办案人员排除非法证据,实现对侦查活动的有效监督。曾韵蒙以自己承办的一起盗窃案为例说,通过系统制作的表格可以直接反映出不同证据类型之间、同一证据类型不同时间维度之间的矛盾,为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和非法证据排除提供更多思路。

在贡井区检察院众多员额检察官看来,“要素式审讯”办案系统的应用,不单单是以往信息化建设中减少重复机械劳动的“解放双手”式变革,更实现了对低效繁杂脑力活动的有效减免。杨宁表示,“要素式审讯”系统是“科技强检”战略与证据审查相结合的典型智能化建设。目前,该系统已经对盗窃类案件全面适用,正在探索开发其他案件类型的要素分析,最终实现对基层检察机关办案实践中常见的二十多种刑事案件全覆盖,真正实现“解放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