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墙之后如何走得更远?

  
2016-11-17 11:42:46
     

 7月19日,在成都市武侯区检察院会议室,刑法学博士黄礼登(后排中)给检察官解析一起案件的构成要件

本报记者 杨柳 麻蓉生 何秀 梅戈飞/文 蒋京洲/图

作为法学博士、全国审判业务专家,金钟在众人眼中无疑是头戴光环的人。但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偶尔会触碰到心中深埋的理想——年轻时,他曾渴望当一名老师。因此,当他站上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的三尺讲台、成为一名兼职教授时,他内心的激动溢于言表。如今3年过去了,他依旧笃信,“双千计划”对于促进民主法治进程、促进法制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双千计划”影响深远,受益的不止金钟一个人。四川法制报记者在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深入10余个实务部门和高校法学院,采访了20多名“双千计划”的组织者、践行者、受益者,感知到他们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喜乐与进益,也深刻感受到了法学教育和法律实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双千计划”还在继续,在司法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双千计划”发挥更大作用、“破墙”之后如何走得更远,引起了人们的思考。这亦是我们此次报道的初衷。

意义深远

激发创造力生命力

“‘双千计划’实施以来,受到参与高校和法律实务部门的一致好评!”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迄今为止,“双千计划”已经实施了三年多,进一步增强了法学高等教育和法律实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强化了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的合作,增进了相互理解,改革了高校法学教学模式,拓展了学生眼界,提升了教学质量。

“无论是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还是研究型法律人才的培养,都必须接司法实践的地气,使教学具有实践的内容。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法律实务专家到高校从事教学即是一管活力针剂。”对于“双千计划”的重要现实意义,金钟深以为然。在接受四川法制报记者采访前,他还专门加班写了近2000字的书面材料,总结了挂职三年来的感想。他认为,“双千计划”影响深远。一方面,“双千计划”建立了法学院与法律实务部门的交流合作机制,为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便捷通道;另一方面,为法治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方式,既提升了高校教师和实务专家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和实务人员的整体素养。此外,“双千计划”还为法治教学提供了新鲜血液。

“表面上,‘双千计划’是教师、政法工作人员在挂职,实际上是学校和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整体良性互动!”西南财大法学院院长高晋康一语道破天机。“除了培养人才,‘双千计划’对于科研、智库建设、推动法治四川建设等都有重大作用,我们是尝到了甜头的。”7月11日下午,这位西南财大法学院的掌门人站在校园的树荫下,语气和蔼,笑容温润。

“法学学者不能一味地学习西方,而要接中国地气,直面中国问题,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在汤火箭看来,高校老师实务能力偏弱,对实践的把握不深刻,到实务部门挂职有利于让其获得对真实世界的认知,通过熟悉实务,能将理论和实际融合起来,科研也将迸发出更多的生命力。

思考建议 进一步适应司改要求

汤火箭曾经一人身兼三职——西南财大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成都中院院长助理,忙得分身乏术;唐清利每周工作7天、周末无休的状态已经持续了两年多;每到周三该上课了,靖泽华上午做完警局的部分工作后,开车前往西南财大柳林校区给学生上课,下课后又马上赶回来上班……四川法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忙”成了这些践行者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除了奉献、情怀、无私等个人品质之外,如何从制度层面来保障和持续推进“双千计划”,如何在司法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让计划更加完善、发挥更大作用,引发了不少人的深度思考。

第一,“双千计划”效果良好,是否可以考虑扩大参与范围?根据“双千计划”要求,高校和法律实务部门双方各聘1000人。对于全国来说,这个数量并不大。我省3年互聘人数是49人。“在制度成熟之后,是否可以考虑增加互聘人数,并适当放宽要求?”金钟认为,“双千计划”的入选者要充分将自身的作用发挥出来,不但自己要有进步、有成长,还应该带动和辐射单位其他同事、带动整个行业进步和交流。“如果只是当成任务来完成,重视不够的话,‘双千计划’的价值将会大打折扣。”金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第二,在工作量考核方面,是否能够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按照中政委、教育部等6部委“双千计划”的《实施方案》,互聘人员在聘用单位工作期间,派出单位保留其原职务级别、岗位,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将其专业技术职务年限连续计算,工作量相互冲抵。但在实际操作中,记者发现,“工作量相互冲抵”几乎难以实现。一方面,在工作量的统计和考核上,由于涉及的部门广泛,难以制定统一的标准,细化考核的难度相当大。另一方面,不管是老师还是实务部门的骨干,本职工作都比较繁重。尤其是在司法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政法部门案多人少,压力较大,再抽调专门的人手去法学院长期授课并不现实,因此,临时性的讲座、“嵌入式”讲学相对较多。法学院的老师授课课时同样不少,按照教育部规定,教授不但要带研究生,还必须给本科生授课,此外还有科研任务。因此,他们去政法部门长期坐班的工作方式很难长期坚持。这也在客观上影响了“双千计划”的进一步深度融合。

第三,如何给予“双千计划”入选者必要的保障?《实施方案》提到,支持有条件的聘用单位为受聘人员提供适当的工作津贴和住宿、交通补贴,并对工作成绩突出者进行表彰奖励。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要落实经费保障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双千计划’要促成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这一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靠什么样的机制来保证?”对此,高晋康有他的忧虑,这个机制要融入到培养体系中,经费保障对高校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高校没有足够的经费来保障,从而导致“双千计划”在很多学校难以执行下去。

第四,可否视情况延长挂职的时间长度?《实施方案》规定:聘期为1-2年,期满如需延长聘用时间、继续参加“双千计划”,须考核成绩优秀,经派出单位、聘用单位、受聘人员同意,并报所在省(区、市)教育厅和政法委备案。从我省实施情况来看,挂职很少有超过两年的,通常情况下聘期是一年。“我个人觉得挂职的时间有点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成都中院民三庭庭长钟晞鲲直言不讳。他认为,高校老师到实务部门挂职有一个逐渐熟悉、适应的过程,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等人上手了、业务熟练了,没干多久就挂职到期了,“总觉得有点意犹未尽。”钟晞鲲希望,在挂职时间上,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第五,在司法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更深入、更有效地推进“双千计划”落实?“员额制实施后,‘双千计划’如何适应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如何更好地体现司法改革的精神和内涵?这是我们应该着重考虑的。”省委政法委政治部干部处处长徐东琪表示,下一步,将总结“双千计划”实施中的经验,调整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和创新,推动政法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记者手记

向踏浪前行的精英致敬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流光溢彩的成都开启了夜生活模式。

这个时候,唐清利或许正饿着肚子、开着车奔驰在光华大道上,赶着去给学生上课;靖泽华可能已经站在讲台上,正回忆着自己曾经破获的大案,眼角的余光扫过站在走廊上的旁听生;王晓也许正在成都中院门口等红绿灯,他的怀里紧紧抱着一堆卷宗,晚上回去又要加班了;曾耀林办公室的灯多半还亮着,他正在翻阅书架上的法律专业书籍……

在时代的洪流里,这群精英正以自己的方式踏浪前行,将个人的点滴努力,化作了依法治国进程中的点滴进步。你或许记不起他们的名字,但是当有一天,你我享受着司法进步带来的红利时,这里面或许就有他们对这个时代、对这个社会的奉献与热爱。

让我们向这群踏浪前行的精英致以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