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进阶的高科技精准诈骗——这些套路你必须知道

  
2016-09-30 09:43:17
     

2010年4128起,涉案金额1亿 元 ;2011 年5651起,涉案金额1.24亿元;2012 年8012起,涉案金额2亿元;2013年10000起,涉案金额2.8亿元;2014 年1.2万起,涉案金额 3 亿元……这是我省近几年通讯诈骗类案件的一组数据。5年间这类案件的发案量从4128起增加到1.2万起,涉案金额上升了3倍左右。

而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据公安部统计的数据显示,2011年、2012年、2013年,全国通讯诈骗分别发案约10万起、17万起、30万起,年均增长70%以上,2014年发案达40余万起,导致民众损失107亿元。

通讯诈骗案件频发、涉案金额屡攀新高的同时,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法也不断变化。传统的诈骗方式借力科技手段,进阶为更复杂的套路、更精准的诈骗,让人防不胜防。本报记者梳理了近期发生的通讯诈骗案例,大家赶紧来看看有没有自己不知道的诈骗新套路。

短信诈骗进阶 从陌生来电到改号、植木马

提起短信诈骗,过去比较常见的主要是不法分子冒充被害人子女,以自己出了车祸、生病住院、手机银行卡丢失等名义,要求受害人直接汇款到指定账户。但随着科技发展,犯罪分子开始利用改号软件、木马病毒、伪基站等设置陷阱。

近日,成都市公安局对外发布了一起新型短信诈骗案件。今年8月,成都某公司财务人员小张收到公司王总手机号发来的一条短信,内容称:“小张,我的号码换成189XXXXXXXX,以后有事请打这个电话。”小张将王总这个189的号码存为“王总新手机号”,之后每次拨打“王总新手机号”,电话那头都是如假包换的王总。

数日后,王总安排小张订一张次日到北京的机票。小张很快完成任务并向王总汇报,王总也确认收到航空公司的短信提醒。航班起飞前,小张收到王总新手机号发来的短信:“你立刻转X万到李总账号上,飞机马上要起飞了,晚点再说。”短信上附上了李总的账户号码和账户名,小张随后向该账户转入十万元。王总下机后,才发现十万元已被骗走,而他也从没有换过手机号。

警方介绍,此案中,骗子将“王总新手机号”设置为呼叫转移,所有拨入电话会自动转移到王总原来的手机上,所以之前的每次电话都能正常接通。骗子用这样的方法,获取双方信任后作案。

电话诈骗进阶 从“猜猜我是谁”到精准下套

一个陌生电话打来,套完近乎后,让你猜猜他是谁,如果你顺口说出一个名字,对方立刻应了下来,你就极有可能陷入了一个骗局。这是传统的“猜猜我是谁”类型的通讯诈骗。而在近期发生的电话诈骗中,嫌疑人却没有使用这种传统的套路,在个人信息没有得到妥善保护的情况下,不法分子趁虚而入,实施了更加精准的诈骗手段。

刚过不久的开学季,怀揣学费和生活费的大学生,成了骗子们的新目标群体。山东临沂准大学生徐玉玉被骗子以发放助学金的名义,一通电话骗走9900元,最终导致其心脏骤停死亡。

9月1日下午,四川建筑职业学院的大二男生小杜,在校内接到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对方称自己是学院的老师,还准确叫出了小杜的名字,叫他第二天上午到学院体育办公室去一趟。由于声音和说话方式相似,小杜误以为是其体育老师。次日上午,这个电话又打了进来,“他说喊我帮个忙,需要点钱急用,给他转账后到他办公室去拿现金。”小杜向对方账户转账9000元,之后发现被骗。

网络诈骗进阶 网购辗转退款,陷阱环环相扣

网购退款、购车退税、中奖缴个税……这些被人们熟知的陷阱,被骗子们演绎出了新高度。

成都新都区的王小姐在某购物网站买了双鞋,当天就接到自称是客服的电话说鞋子出了问题要退款处理。王小姐使用购物网站的账号和密码登陆对方发来的网站后,输入了银行卡号和身份证号,当看到还要填银行卡密码时,她担心是骗子就关闭了网页。

2分钟后,她收到一条短信:卡上98431.52元的存款已被转走。很快,又来了两条短信,一条显示她注册了某金融理财账号,另一条则显示成功签约某基金,户头上已存入98431.52元。

王小姐赶紧把卡挂失并报案后,下载了短信中的理财APP,注册时发现自己的身份证已经被注册了。她重置密码登入后,发现余额显示确为自己被转走的数额。可是,几个小时后,王小姐的账户余额突然变为了“0”。

警方分析,骗子通过钓鱼网站获取了王小姐的个人信息,并注册了一个理财账户。由于理财账户是用骗子的手机号绑定的,因此骗子把钱转出时需要验证码也会直接发送到他的手机上。骗子之所以要经过理财网站周转,是为了逃避警方打击和银行的快速冻结措施。

作案手段:科技含量提高

省公安厅刑侦局民警介绍,全省每周发通讯网络诈骗案件400至500起,每周损失金额1000至1500万元。特别是随着公民个人信息泄露越来越多,犯罪分子诈骗对象也从漫无目的逐渐发展到精确诈骗,还衍生出盗取贩卖公民个人信息、开办贩卖银行卡、利用“伪基站”“黑广播”发送信息、专业洗钱、开发网络改号、制作木马程序等新的犯罪领域,科技含量提高,时空范围扩大,隐藏较深。

受骗人群:不乏高知白领

据警方透露,目前我省通讯网络诈骗案受骗者以女性和中老年人居多,但受骗人中不乏高学历、高智商、高收入的白领或者大学生,最新骗术甚至频频对准年轻人。

被骗关键:个人信息泄露

不法分子之所以容易得手,首先是各种渠道导致大量个人信息被肆意买卖,特别是身份证号、住址、电话等基础信息,在流动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均有以不同方式泄露。同时,诈骗团伙成员之间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环环设套,针对性强,迷惑性大,具有极强的蒙蔽性。

任何不明转账要求都不信!

省公安厅刑侦局民警提醒,凡是接到陌生人来电、短信、电子邮件和不明链接等,无论任何理由要求转账、汇款、索要账号密码,统统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不要随意点击陌生网址,不要轻易安装来历不明的客户端。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相信,及时挂断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不法分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