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假离婚”的政策应该调整

  
2016-09-09 09:39:29
     

上海市住建委近日否认将出台房产新政的传言后,“假离婚热”仍未冷却。有人说“假离婚”是道德问题,有人说“假离婚”是法律问题,有人说“假离婚”是经济问题。回顾这些年的“假离婚”不难发现,“假离婚”的“真问题”其实是民生权利问题。在于某些公共政策对公民权利造成实际不平等,政府应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法规。

随着房地产调控传闻,近日上海民政局离婚登记处突然被大量前来办理离婚的市民挤爆。据报道,离婚的人群从早上7点多就开始排队办理离婚手续,很多人看上去表情轻松有说有笑。为了应对突然出现的离婚潮,当地有的民政部门登记处不得不采取临时性关闭措施。

有专家指出:消除假离婚造成的社会问题,不仅仅需要在公序良俗上多做引导,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加强法制政府制度建设,修改完善易诱导“离婚”的相关政策法规,防止政策性离婚对家庭稳定的破坏。

背景

“假离婚”成了解决疑难问题的绝招

这些年来,从农村到城市,假离婚的现象层出不穷,背后的原因五花八门,令人五味杂陈。以前是结婚万能,结婚分房,结婚解决工作,结婚发粮油票……现在,离婚成了绝招:拆迁补偿离婚、买房买车离婚、子女上学离婚、应聘工作离婚……

前些年宁波某地发生大批村民集中离婚又结婚的现象,甚至出现女婿和丈母娘,外甥女和舅舅结婚的事。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些中小学校里曾出现怪现象:很多女老师都高高兴兴地拉着自己的丈夫去办离婚,有的一家三口在办完离婚后还要吃顿大餐庆祝一番。原来一些中小学校规定,女教师结婚后就不能享受报销取暖费的待遇,结果“不够条件”的已婚女教师就想出了“假离婚”的对策。随着黑龙江省新政策的出台,一些单位暖气费由“暗补”变“明补”,许多人又开始忙着复婚。

上海“离婚买房潮”早已不是新闻。2013年3月,随着当时“国五条”限购政策的出台,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都出现了离婚登记人数突然成倍增长的现象。统计数据显示,南京在当月有4684对夫妻离婚,是前一年同期的2.4倍。更夸张的是,一个月开出去的单身证明多达23627张,是前一年同期的2.55倍。

链接

法律上从来没有“假离婚”

我国《婚姻法》第五条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第八条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我国的婚姻制度实行的是登记主义,只要婚姻双方当事人依法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双方当事人的婚姻关系即宣告解除,所谓的“假离婚”产生的法律后果与“真离婚”一样。有人却心存侥幸,“假离婚”换来人财两空案例数不胜数,许多人后悔莫及。

司法实践中,一些人为了规避政策假离婚却“弄假成真”的事情很多,一方表示自己受到假离婚欺骗,举证责任却难以实现,大多数当事人会因为举证不能而败诉,败诉后失去的不仅仅是财产,甚至还可能会丧失孩子的抚养权。

夫妻通过“假离婚”这种打擦边球的方式重新获得购房资格或者享受购房优惠,表面看双方获得了利益,但其实风险很大,除了上面提到的复婚、财产问题外,还会涉及继承问题——夫妻一方在“假离婚”后死亡,另一方还会丧失继承权等。

评论

公共政策的偏差导致“假离婚潮”

一些地方政府似乎习惯在制定政策的时候附加户口、户籍、学历、婚姻、独生子女、社保条件,目的多是防避风险,管理方便。一些政策制定者不合理的政策导向,却把人们引向了“假离婚”的歧途:为什么结婚权利就受到限制?那么为了维护自身权利不受侵害只有“假离婚”?

如果没有重点学校没有名校,各校硬件软件大致均衡,还会有人宁愿买学区房半间厕所也不买非学区房的三室一厅吗?如果拆迁是按人均面积或实际建筑面积,而不是按户来补偿,会出现一个村一半以上的村民都已离婚的奇闻吗?如果购房条件以人均享有多少平米的基本权利做限定,要享受更多的权利必须付出更多的成本,还会有连夜排队离婚的奇闻吗?

作为公民,享有法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一项与民众利益关系密切的政策出台,需要事先征求民众的意见,需要有民众代表参与政策的制定,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并全程实施监督。这样才能找到共赢的办法。如果为了公权利益最大化,而单方制定“单边条约”,公民权益就会受到挤压,当“假离婚”成了热点新闻时,并非是因为那里的民众道德扭曲,而多半是政策规则走偏。

声音

专家:用善政终结“假离婚”

从社会观和道德观的角度看,婚姻是神圣的,一对男女从相识到结为夫妻,因为利益就放弃婚姻,是对婚姻观的亵渎。那些为了买房在民政部门排队离婚者,应遭到公众的质疑。

但是,人都会追求利润最大化,当一项政策或市场暗藏巨大的利益,利远远大于弊的时候,人们往往逐利而往,如上海楼市调控传闻逐渐放大,而房子早已脱离居住、安家的原始功能,成为保值增值、超高利润的代名词,房地产市场脱离经济发展水平出现“疯涨”,势必激发一些人的不理智的行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假离婚,政府首先应该调整相关政策,以促进社会及家庭的稳定。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细胞发生病毒,寻找病灶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假离婚的双方固然应该警醒,但更应该反思“诱人离婚”的楼市政策。为什么楼市狂飙式疯涨,为什么办实体经济远不如建楼炒房赚钱?为什么地方政府不调控被说不作为,但政府愈调控房价愈涨?又是什么导致百姓要在房屋与婚姻之中二选一?不打破假离婚热背后的利益关联,“中国式假离婚”在质疑与义愤之后还将继续。

本期作者 晓武 周潜之 丁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