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战上的冷面人

  
2016-08-19 09:32:50
     

本报记者麻蓉生梅戈飞马超

长虹集团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有着227家遍布世界各地的下属公司,突破千亿的销售成绩和在世界品牌500强中位列291名的成就。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庞大的长虹集团公司在风险防控的建设上有哪些过人之处?

近日,记者到长虹集团进行了深入的探访,同长虹集团法务部进行了近距离接触,和多家子公司的法务经理进行了交谈,见微知著,对长虹集团的防控体系特别是用法律手段防止商业风险的机制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可以说,长虹集团的法务工作无愧于国有企业中的一支标杆。

白手起家 从“菜鸟”到法务主管

8:30,杨华打开电脑的合同管理信息化平台,这也开启了他一天的工作。10:30,整理资料,开会讨论;13:00,审核合同;15:30,杨华联系虹成地产各个部门开展风险点排查工作,搭建风险体系……

这是杨华7月20日的部分日程,也是长虹各个法务经理的常态。2012年7月通过校招进入长虹法务部工作的杨华,当时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职场菜鸟”,但在集团的培养和同事的帮助下,杨华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公司法务。2013年10月,入职一年的杨华成为了虹成地产公司的法务主管。“虹成地产业务规模范围非常广,不仅有工业地产项目和商业地产项目,还有土地整理项目。”杨华说,虽然他对地产行业也有一定了解,但到达虹成公司后,需要学习更多的地产行业相关知识和法律专业知识,才能满足公司的经营管理需求。

对杨华来说,面临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章立制”——构建公司的法务管理制度。根据公司的组织架构和经营管理流程,杨华编制了《合同审核管理流程》《内部审计管理流程》等,初步搭建了虹城公司的法务管理体系。

子公司的基础法务管理制度虽然同长虹集团的法务架构一脉相承,但杨华需要根据虹成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地产行业的特殊性,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风控体系。“目前,我们正在梳理综管部、财务部、运营部三个总部平台部门以及各城市公司的风险点,形成‘风险点数据库’。数据库形成后,业务人员才能较全面地了解工作中的风险点,有助他们及时有效地进行风险预判,处理经营风险。”杨华说。

针对虹成地产的业务范围,2015年杨华建立起公司级合同模板库,“之前虹成地产没有这种有针对性的模板库,审核合同时,有些条款可能增大公司的经营风险。”杨华告诉记者,虽然有模板库,但他依然需要对合同进行审核。截止到目前,他已审核合同及招标文件共计522份,确保了公司数十亿元的国有资产安全。

派驻法务经理 提前预判风险

与杨华毕业就进入公司不同,在雅安中院工作了五年、担任助理审判员的尹志勇2012年从法院离职,加盟长虹法务部。当时长虹的许多子公司还没有专职驻派法务人员,办理诉讼案件和法务咨询等法律事务都得依靠法务部,费时费力,四川长虹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2013年初,长虹民生物流负责人希望集团法务部能驻派专人,在前端控制企业经营风险、办理诉讼案件、协调政法机构等工作,尹志勇被选中,前往民生物流出任法务经理。

刚到民生物流的尹志勇,就面临一起棘手案件。民生物流当年在同苏州某公司的合作中,对方因经营不善,无力偿还200余万元的费用。发现业务异常后,民生物流立即中止业务,并与法院取得联系,申请对苏州某物流公司四个投资人的财产进行保全,但该公司无资金可供执行。尹志勇只能继续深挖线索,最终发现这家公司还有几台权属未定的挖掘机。“掌握了挖掘机这条线索,我再次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而这时挖掘机的权益人即经销商也了解到了当前的情况。”尹志勇回忆,由于挖掘机经销商拖欠了该公司的运费,他们愿意将挖掘机抵偿。按照市场价格,四台挖掘机折价200万元,正好抵偿了民生物流的债权。“这个案子从提起诉讼,采取保全措施,到处理完结只用了两个月,最后在庭外达成和解。”尹志勇说,“案件成功解决了固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从此次案件吸取到的教训。此后,民生物流对客户的性质、行业、信誉等方面,更加注重前期评估,符合条件的才会开展业务。”

此外,尹志勇到长虹民生物流后,还根据公司业务特点,建立了相对合理的公司风险管控体系,为分公司的财务部和市场部设立了应收账款管理和合同管理的岗位,一定程度上起着前期预判的作用。

公司法务 从一人兼职到专业团队

21世纪初期,正是中国数字电视兴起的年代。在国际市场,长虹与意大利、美国等多国企业都有交锋。

现任法务部部长、时任法务经理的王晓鹏告诉记者:“当时长虹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劳动争议、货款纠纷等案件非常多,即便我只处理大型案件,也是疲于应付。”

经过重大、疑难法律事件的集中爆发期,长虹法务团队在处理诉讼案件、法律事务上表现出高水平的业务素养,让集团越来越重视这支队伍。

2005年,法务团队从审计部门独立出来,单独成立法务部,紧接着《法律事务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和《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等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出台。

制度有了,需要吸收更多的法律专业人才。长虹法务部不仅招聘了数十名法学硕士和众多有经验的人士,更在实践中不断给他们以打磨,逐步组建起一支强大的法务团队。近年来,不断完善法务部的结构,设立了知识产权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以及包括诉讼组和咨询组在内的法律处,独立处理公司重大、疑难复杂法律事务。

现任长虹法务部咨询组主管的张煜华,2013年从太钢集团来到长虹公司,本以为丰富的实战经验会让她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但初到长虹法务部咨询组,面对着众多业务公司的法律咨询、合同审查和大量的业务项目,面对着长虹集团的案件处理和业务流程的多元化,她依然感觉到有些吃力。“来到长虹后,我接触了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在实践中丰富着经验。就流程上最简单的法律咨询,我都觉得有明显进步。”说着,她拿出两份工作日志,分别是2013年和2016年对业务公司咨询的法律问题的回复,“2013年,我基本依据法条来回复;而这两年,我会站在业务角度,结合法规拟出最好的解决方案,帮助业务公司解决问题。”

除了在实践中丰富经验,长虹也加强对员工的理论培训。2015年,长虹再次挑选员工去国外知名大学进修,法务部的胡兴宇便是其中一员,他在纽约福特汉姆大学攻读国际经济法(法学),学习到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更有利于他结合专业的业务视角妥善处理涉外法律事务。此外,长虹法务部每月选择复杂案例,让众人从各个角度来共同分析探讨,更是常请法官、检察官来授课,就疑难复杂案件进行讨论,讲解诉讼案件中的注意内容、出庭技巧等。

这些训练有素的法务人员,个个都有“真功夫”,近五年以来,法务团队办理拖欠货款、工程结算、著作权纠纷、劳动争议等各类诉讼、仲裁案件总计超过600件,审查各类合同5000件以上,为公司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超过4亿元。

1980年代中后期,长虹只在审计室有一名兼职从事法务的人员,到如今已有专职律师组成诉讼团队,独立处理着公司重大、疑难案件。长虹法务从无到有,从只有一人到有专业团队,从有团队到为子公司驻派法务经理,紧紧围绕法律这根准绳,让法务工作牢牢贯穿公司上下,积极适应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际挑战。

高层声音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依法治国理念不断深入贯彻,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单元,肩负着我国经济发展健康有序、合法合规的重要任务,依法治企建设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长虹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应该如何建立法治企业呢?

谭明献(长虹集团分管法律事务的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越来越重视法律团队的作用。法务部作为集团的管控平台部门,在公司扮演着管理和服务的角色。公司法务人员会参与到集团的经营管理和决策中,对风险做出评估,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规避措施。这是公司法务自身保持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也是公司法务的独特价值。

近五年来,法务团队已办理各类诉讼、仲裁案件超过600件,审查各类合同5000件以上,参与公司融资并购等重大项目40多件,挽回和避免超过4亿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依法办事、“遇事找法务”的观念已经成为一种工作习惯,贯穿在长虹依法治企的过程中。

长虹集团虽然已建立较为成熟的法务团队,但还需要继续进步,下一步长虹将在省市国资委的主导下,建立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在每个与公司经营相关的法律专业培养一名拔尖人才,形成拔尖人才+辅助法务人员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法律服务水平和人员素质。

胡精(绵阳市委副秘书长、依法治市办主任):长虹集团的法务基础队伍建立较早,形成了系统化、制度化的依法治企格局。法务团队中既有针对国内的,也有面向国际的;他们参与的公司决策,既有针对行政事务、经营管理等进行的,也有对劳务财务等方面的法律咨询。

这些项目涵盖的逻辑内容较宽泛,长虹在法律制度的构建上也比较成熟,但法律顾问参与决策的层级和领域仍然不够全面,对法律的决策意见运用不充分,这些问题的存在肯定对企业的依法治企有影响。

法治企业建设的转型升级,是我们目前在积极推进的事情。长虹、九州等绵阳的大型企业正在落实总法律顾问制度的试点工作,推动法律顾问在决策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某种意义上说,构建这样的体系既是长虹等大型企业过去成功经验的积累,也是他们沉痛教训的反思,更是适应未来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

近年,绵阳市委对科技创新发展、质量技术标准、知识产权转化等工作十分重视,在这些项目上的法治工作也在不断跟进。然而我认为长虹法务部在这些方面参与的领域还需要补足,从法律的角度来说,长虹对于企业技术标准的总结还略有不足,值得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