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用经济条件下,信用就是资本,人们可以凭借自身积累的信用资本,就可完成融资、生产等经济活动。但是,与信用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征信行业法律法规的支撑不足,各级政府部门都在做征信,职责、利益不明确,缺乏统一的标准,如上海欲将“宠物扰邻”行为纳入公共征信系统,引发公众热议反映出我国全国性的征信体系建设面临监管缺失的困境。
日前,上海市文明办、市公安局等联合召开“宠物不扰邻,生活共安宁”专项整治行动推进会。会上透露,考虑通过电子监控等平台,对养宠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待条件成熟,“宠物扰邻”行为还将被纳入公共征信系统。
有专家指出:“宠物扰邻”从道德上可以说涉嫌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缺乏社会责任感,但它和诚信无甚关联,公共征信系统核心是还款人的还款历史和记录,主要是商业借款人和消费者借款人的诚信情况。上海此举反映出我国征信管理的尴尬,主管机构行政执法缺乏法律支撑,主管部门监管职责乏力、全国缺乏统一的征信标准等,亟待立法明确与规范。
资料
我国企业征信体系发展历程
初步建设阶段(2003——2006年)。
2002年,国务院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征信行业的主管部门;2003年成立了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2004年人民银行启动了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升级改造;2005年数据库在津、沪、闽、浙四个省市试点运行;2006年数据库在所有中资、外资商业银行和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联网运行。
加快建设阶段(2007——2010年)。
全球金融危机,促使我国加快征信建设。2007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10月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系统正式上线;2008年12月,征信中心启动“融资租赁登记系统”建设,次年7月该系统正式运行;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上海数据中心建成运行。
全面深化阶段(2011年至今)。
2011年5月,个人身份信息库系统上线运行,实现了同一自然人的不同数据源信息整合,人民银行正在通过扩大数据服务范围、改进支付工具、协调相关政府部门等,深化企业征信建设。
200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2007〕43号文件,建立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简称联席会议)制度。2008年11月,“国函〔2008〕101号”确定联席会议牵头单位为人民银行。2012年7月,“国函〔2012〕88号”调整联席会议牵头单位为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目前,亟待出台联席会议工作细则,完善固定工作机制,形成组织合力,全力推进企业征信。
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