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宇 董杨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近日,苍溪县检察院对一起被公安部、农业农村部督办的赵某甲等20人生产、销售假农药案提起公诉。经苍溪县法院判决,20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15年至6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该案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农业执法保障粮食安全典型案例。
成立空壳公司 线上线下销售假农药
“你好,我要举报苍溪县农药经销商徐某销售假农药。”2021年7月,苍溪县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突然接到一个举报电话。随后,相关举报转交至苍溪县农业农村局。经调查检验,徐某销售的部分农药确实为假农药。随后,苍溪县农业农村局将相关犯罪线索移送至苍溪县公安局。
警方发现,徐某销售的假农药均通过网上购买,且发货地都来自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某物流配送中心。于是,警方立即赶赴河南对该物流配送中心进行调查,通过讯问物流配送中心经营者赵某甲,并查询物流快递信息,一张相互交织的庞大犯罪网络逐渐浮出水面。
2019年,赵某甲申请加盟了某物流公司,并注册某物流配送中心,专门收寄农药产品并代收部分货款。为发货方便,陈某某、孙某某、秦某某、常某、王某某等犯罪团伙主犯便笼络赵某甲,通过网络电商平台并利用其物流配送中心销售假农药。据统计,该案涉案金额超过1000万元。
“我和魏某某先是在河南郑州成立某生物发展有限公司,购买了一批用于生产农药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为了避免被举报和查处,我们一般都在村里流动生产假农药。后来,又找到赵某乙设计农药的标签和包装,使它看上去更像正规的。我们生产的假农药均通过赵某甲经营的配送中心进行寄送,发往四川、云南、重庆等全国各地。”面对讯问,其中一个犯罪团伙的主犯陈某某交代道。
与陈某某、魏某某团伙作案方式类似,其余犯罪团伙均通过先成立空壳公司、进行虚假包装,再通过“网络平台+线下推广”的方式制售假农药。为逃避打击,各犯罪团伙均在乡村隐蔽场所进行生产。为拓宽销售途径,他们还通过各大农资网主动联系经销商,以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吸引农药经销商购买。同时,团伙成员还发动亲戚朋友开展线下推广销售假农药。
“我们也没有检测真伪的手段,看到他们有正规的公司和精良的包装,便自然以为是真的,谁知道这竟是假农药。”苍溪县农药经销商徐某无奈地说道。
不就案办案 两地检察机关协同开展社会治理
该案发生后,苍溪县农业农村局与县公安局组建联合专案组积极开展调查工作,苍溪县检察院随即也提前介入,在证据收集、案件定性等方面紧密配合,为案件办理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审查起诉期间,检察机关积极开展认罪认罚工作,除2名主犯认罪不认罚外,其他被告人均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均被人民法院采纳。
“农药质量安全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也事关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顺利实施。苍溪县检察院在办理该案时,以‘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为契机,从根源上治理制售假农药的不法行为,积极写好司法办案的‘后半篇文章’。”苍溪县检察院承办检察官杨川说道。
为此,苍溪县检察院办案检察官先后两次前往河南省周口市与相关部门协同开展诉源治理工作,并向周口市淮阳区相关部门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指出相关行政机关存在的“执法力度不大、电商平台监管不严、涉农普法活动宣传不深入”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淮阳区相关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及时整改了相关问题,清理了5家空壳公司,对全区农药经营户进行建档,并在生产假农药重点区域建立了22个网格点,由乡镇政府、村两委实行网格化管理。同时,多部门还联合建立协作机制,强化对农药电商平台的法律监管,形成线上线下协同的治理体系,进一步确保了农药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