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12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12.3亿元!我省2024年度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这样“交卷”

  
2025-01-13 16:31:25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慧

全省建立各类调解组织1.5万余家,设立“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186个,为12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12.3亿元,为160.4万人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职业伤害保障……1月13日,人社厅、省委政法委、司法厅、省总工会、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联合召开2024年度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新闻通气会,晒出数据、亮出成绩。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决策部署,2024年,人社厅会同省委社会工作部、省委政法委、司法厅、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管局、省邮政管理局、省总工会、省企联、省工商联,坚持以和谐劳动关系生态体系建设为总牵引,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深化劳动关系基层治理,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解决了一大批企业和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了全省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取得五大工作实效。

一是劳动关系协商协调再上台阶。实施和谐企业培育行动,强化党建引领,巩固扩大政府、工会、企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创新搭建政企桥梁、企业纽带等机制平台,厚植劳动关系政治组织优势,提升劳动关系基层治理效能。全省培育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300余名、金牌协调劳动关系社会组织25个,建立各类调解组织1.5万余家、县域劳动关系协调员联盟99个,评选省级金牌调解组织58家,其中11家被人社部、全国总工会评为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二是劳动关系改革创新步履坚实。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黄河流域框架下,启动区域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点,布局建设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区”“探索试点区”“协同试点区”,2轮9县国家和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135项先行经验在全省面上推广,7个新布局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县,全面融入探索试点区建设,42户省属重点国有企业、21对县域、5大区域联合打造协同创新样板,着力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四川特色、和谐特质的劳动关系综合治理新路子。

三是劳动关系法律保障协同支撑。联合11部门落实劳动关系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法规宣传大纲,强化政策宣传、经验推广、舆论引导,全面赋能优化营商环境措施落地见效。会同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人社局、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发布川渝两地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整合裁审资源,总结裁审经验,加强裁判指引,提高办案质效。会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开展集中打击恶意欠薪攻坚行动,落实行刑衔接机制,做到快速移送、快速审查、快速侦办、快速起诉、快速审判,依法严厉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行为。

四是劳动权益维护工作精准施策。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着力提升低收入劳动者工作报酬。调整高温津贴标准,开展高温作业劳动者走访慰问,全力维护户外劳动者生命安全、身体健康。规范劳务派遣经营行为,依法限制派遣用工比例。开展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建设专项行动,全省设立“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186个,速裁团队7个,组建率91.5%。构建维权绿色通道,向社会公开举报投诉电话、网站,最大限度方便职工维权。狠抓欠薪治理,为12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12.3亿元。

五是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走深走实。全面实施1+1+N支持政策,落实权益保障3+1指引指南,指导平台合法用工、规范用工,压实平台企业用工主体责任。作为国家职业伤害保障首批试点省份之一,打造“以人为本、全面委托、突出质效、安全平稳”四川模式,为160.4万人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职业伤害保障。目前,通过制度、平台设计,已实现试点平台劳动者全覆盖;通过全面委托、数据赋能,推行“5天确认、5天核定支付”模式,办理时效位居7个试点省份首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绵阳市在全国率先打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联合调解中心模式为牵引,以点带面会同法院、司法、工会、工商联等部门和组织,大力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调解组织建设,实现对该类人群权益维护的提前介入、快速调解、尽快结案,以柔性方式化解纠纷,防止矛盾激化,构建“人社牵头、部门协同、行业参与、司法保障”的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体化解工作格局。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出的涉及确认劳动关系、支付劳动报酬、工伤待遇赔付三项仲裁请求纳入办案“绿色通道”,建立快立、快审、快结工作机制,对证据确凿、事实清楚的案件一般在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结案;案情复杂的,可以延长至三十五日内结案。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