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法评|瓦解“充电刺客”联盟,须以雷霆执法

  
2024-10-30 15:31:08
     

特约评论员 李晓亮

“特斯拉还没来,中国车企先拼了”——这是日前一篇汽车媒体的标题,大意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即将洗牌。

怎么拼?是与国际玩家正面肉搏,还是挥刀向内窝里横?这时候,总有一些尴尬的新闻,比如“部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咋成了‘充电坑’?”(10月18日《工人日报》)

充电刺客,华丽登场:能源汽车充电桩价格不透明、充值容易退余额难、用超低电价吸引车主然后收取高额停车费。还有充电站“吞费”,各部门互相甩锅推诿。一个充电APP一个“套路”,每个流程各不同,体验极差……

如前所述,很难想象,为何强敌都打到门口,同行们不是同仇敌忾师夷长技,精研技术国货自强,而是默契地选择性无视,同时枪口对内,一头扎进电诈式蝇头小利中忙着坑屋里人?

说是小利也不小,勿以利小而忽之——公共充电桩332.9万,若每个都是一个吸血利器,危害何其巨大?更让人沮丧的是,这类寄身于各种APP、网页、小程序的“刺客”抱团出现,网络化生存中,几乎步步是坑。不要以为只是开着动辄数十万电动车的城市中产、白领精英才会陷入此坑。三年前网民规模就超10亿,网络提升生活便利的同时,也遍布消费陷阱。某些霸王条款或商家套路,连眼明手快的年轻人都防不胜防。

前些年互联网购票,很多平台订票信息下都隐藏一个预选保险框,默认勾选,除非火眼金睛,手动取消,否则都会中招。各种会员页面,也会隐藏“自动续费”,不少消费者没有查账习惯,被莫名扣几年,都不知情。邱瑞脱口秀中对视频网站广告跳转,吐槽入木三分,但现实依旧艰涩。

小说游戏,常有杀手组织叫“刺客联盟”,现实网络江湖中诸如充电刺客之类的坑货联盟也不少。比如数据时代的网络隐私和信息保护现状就一直难言乐观。对此,国家层面屡屡出手:“整治预付式消费、大数据‘杀熟’等问题,消保条例7月1日起施行”。一批法律法规为保护消费者亮出实招: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机关事业单位通过互联网提供公共服务,不得绑定单一互联网平台……
不得不说,这些条款宗旨就是要让互联网消费,明明白白。所有关涉扣费续费的都必须摆在台面,切实履行告知义务,不能再搞以前那些见不得人的“自动‘杀熟’”。当然也打击过几轮,只是运动式执法,收效甚微。包括那些明星企业,也未尽到应有的价值标杆、企业责任引领作用。

要治标更要治本,此前人格权编草案就完善了隐私的定义,将“私人生活安宁”纳入隐私权。网络账号安全,数据信息保护,都该是个人私人生活安宁权的重要部分,另外还得有配套罚则。

侵权违法,不能再自罚三杯,甚至法不责众。监督不力,问责缺位,才会习非成是。而社会思维转变、全民共识形成,需要强效执法来纠偏。网络消费,明明白白,侵权作奸,严惩不贷——刺客联盟就应用雷霆执法来消解。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