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慧
冰冻圈问题的全球关注度日益提升,特别是随着2025年世界冰川年及世界冰川日的正式设立,不仅需要更广泛的公民认知,更需要社会各界长期的关注和积极的合作。调动社会力量、探索多元合作伙伴,将成为未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4月16日,聚焦“从科学到社会:青藏高原冰冻圈退缩及气候变化应对”这一主题的2024年冰峰大会暨青年科学探索活动在四川成都正式开启。
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在线上致辞中肯定了冰峰大会聚焦的议题,并强调了科学与社会响应的结合对于缓解气候变化影响、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他呼吁加强国际合作、深化科学研究,并着重强调了双碳行动的必要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一级巡视员蒋兆理表示,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将其视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将以最大的决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闫世东指出,冰冻圈退缩与气候变化应对不仅是科学问题,更是系统性全面性的社会问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行动。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赵乐晨在致辞中说到,积极适应气候变化、推动气候适应型发展,既是四川防范气候变化重大风险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效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治蜀兴川的必然选择。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中国委员会秘书长苏立君表示,此次召开冰峰大会暨青年科学探索活动,旨在激发科学家的创新热情,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推动青藏高原冰冻圈及气候变化应对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在专家报告分享环节,来自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媒体、公益机构等关注冰冻圈议题的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学习了冰冻圈前沿科学研究成果,并探讨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
在圆桌环节,来自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活动代表,从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社会公益机构、青年担当角度,分享了如何从中国的责任和义务来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著名演员胡歌、“冰川记忆:全球探访活动”公益传播大使演员刘涛、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首席青年官何超欣共同发起倡议,呼吁更多人加入到冰川保护与气候变化的行动中。
当天下午,四场平行会议先后举行,集中讨论了气候变化与环境影响的重要议题,包括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冰芯记录、冰冻圈的社会影响和山地冰川变化。专家学者们探讨了变化的规律、应对策略以及公众参与的重要性,旨在促进科学认知、社会行动和政策影响,助力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作为活动的一部分,青年科学探索活动也正式启动。从4月17日到20日,15名青年代表将与科学家们一同前往四川海螺沟冰川展开为期5天的科学探索之旅。他们将跟随科学家的步伐,深入冰川,参与一系列野外课程实践和深度学习,这将展示“中国青年,无畏巅峰”的勇气和承担冰川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的使命感。
据悉,本次活动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天津市极致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极地未来),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以及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中国委员会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