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毒品侵蚀的青春 | 叛逆的青春,他找到了戒除毒瘾的良药

  
2023-06-27 19:01:43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靖 省雅安强戒所供图

“我可以证明自己,一个人可以过得很好,也可以给他们带去更好的生活。”小樊告诉记者,尽管父亲不看好酒店的工作,他还是想用经理升职单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

但在升职文件正式下发的前一周,小樊却因为吸毒被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2年,“我不知道该怎么去解释这个事情,前几天还在微信上跟他们说要签升职单了,突然就失联了。”小樊失败了,他不仅没有成功地证明自己,还把自己搭进去了。

在这场孩子与传统父母的“战争”中,因为毒品的侵蚀,无人获胜、两败俱伤。


三次争吵后 父母不让干的事情他越想干

小樊是山西某市人,1998年出生的他是家中独子,上大学之前母亲全职在家照顾其生活起居,父亲靠着开长途车负担家庭开支。家里条件虽不算富裕,但父母会尽全力满足小樊的各种需求,“童年少年时期都很快乐”。

然而,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小樊和父亲爆发了第一次争吵。从小学习成绩良好的小樊考入了当地一所全国百强高中,在高一下学期文理分科时,小樊和父亲发生了分歧。小樊觉得自己文科成绩更好想选文科,父亲则认为读理科易于升学就业,在大吵一架后,小樊最后“听话地”选择了理科。

进入理科班后,由于偏科严重,小樊第一次月考考得极差,“全班倒数第二还是倒数第三”。小樊坦言,“身边的同学学习好,家境也优越,自己的心理落差越来越大。”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父母在给予小樊超高期待的同时,也给了他巨大的压力,这“逼”得小樊越来越不想学习,成绩渐渐一落千丈。最终小樊高考失利,数学只考了40多分。

“我当时想过要不要复读,但成绩出来之后,爸爸非常生气,一直在骂我。既然这样,我干脆就不复读了,随便他们。”在填报志愿时,小樊迎来了和父亲的第二次争吵。因为喜欢看日漫,小樊将志愿全部填报了日语专业。但第二天父亲得知后,“逼着”小樊登录招生网改成了旅游专业。“其实旅游专业他也是不愿意的,只是因为当时挂在了工商管理类名下,就骗他报的是管理类专业。”小樊父亲说。

第三次争吵发生在小樊大学毕业时。“上大学就想远离家里,但是分数不够只能在家门口读书。”小樊坦言,“听话太久了很压抑,就开始反弹,爸爸妈妈安排的一切事情我都不想听,他们不让干的事情我越想干。”上大学后,小樊一个月染五六次头发,染各种颜色,在进戒毒所之前头上都是大红色,“让自己表现得与众不同”。大学一毕业,小樊根本不考虑父母提议的考研究生、考公务员等方案,与父母争吵后,他飞快地逃离父母身边,来到了成都。


第一次吸毒 他觉得自己不会对毒品上瘾

凭借着英语口语好,男孩子又是酒店前台岗位稀缺资源,加上小樊大学期间带旅游团积累的处理矛盾冲突、安抚客人情绪的丰富经验等优势,小樊最终在成都成功入职了一家全球性五星级酒店,且职业发展十分顺遂。

酒店规定实习三个月才能转正,小樊用15天通过考核提前转为正式员工。工作后一年左右升职为前台领班,半年后再次升职为前台主管,三个月后又开始代理值班经理,再过几个月小樊就可以签升职单,正式成为酒店经理。

  “我的师傅和同事们对我都很好,工作的时候很忙很快乐,这份工作让我见识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事情,比如明星的生活是怎样的,驻外大使工作流程有哪些等等。”小樊告诉记者,“这个工作可能是我从小到大最骄傲的一个事情。”从事同行业的大学同学惊讶于他的快速升职,高中同学来成都看望他后,也认为小樊没有考研、直接工作是很好的选择,“心里产生了一些成就感”。尽管如此,父亲对小樊的工作还是持不同意态度,他认为酒店工作是吃青春饭,小樊就是一个服务员。

2022年年初,小樊在实习期间处理一次投诉时结识了一位客人,他告诉小樊自己是从福建来蓉投资旅游酒店的,还邀请旅游专业的小樊帮忙讲解成都相关旅游产业和酒店基本构成等情况,两人逐渐成为了朋友。一次去青城山考察结束回到酒店,这人拿出一包东西递到小樊面前,“试一试,晚上去喝酒可以更兴奋,让自己更快乐”。

“我大概猜到了是什么,但我不愿意去想那么多。”小樊表示,自己快速升职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处理投诉,其实就是客人的情绪“垃圾桶”,而“垃圾桶”的情绪出口,就是去夜场喝酒、唱歌,“平均一星期要去4天”。父亲对自己事业的不认可,工作中累积的负面情绪,让小樊心烦意乱,于是尝试了第一口毒品。小樊说当时没有感觉到特别大的反应,但同行的朋友告诉小樊那天晚上他格外兴奋,“一直喝酒,还拉着很多陌生人一起跳舞”。

第一次吸毒经历让小樊觉得自己不会上瘾,“这东西不会有什么的”,于是第二次、第三次自然而然地发生了……他感觉到自己吸毒后会格外的快乐,“我再也不会想白天处理的那些客人的投诉,也不用想10米之外就给客人鞠躬道歉的事情了。”但小樊没有发觉,当他沉溺于忘记痛苦的短暂快乐时,毒品正将他一点点拖入万丈深渊。


父母的反思 他想回到曾经拼命逃离的家

2022年8月,小樊因吸毒被公安机关第二次逮捕,他意识到自己可能对毒品上瘾了。被决定行政拘留后,小樊决定不再吸毒。他很久都没有去酒吧,有时冒出想吸毒的念头,他也压制住了。

直到圣诞节来临,小樊和朋友同事约着去酒吧玩,到了酒吧之后小樊发现自己好像没有那么快乐,酒吧也没那么好玩了,他想让自己兴奋一点,便找了毒品。随后又继续过上了与毒品相伴的生活。

今年3月12日,小樊因吸毒被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两年,3月26号移送至省雅安强戒所。这一次,小樊慌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去解释这个事情,自己前几天还在微信上跟他们说要签升职单了,突然就失联了。”小樊告诉记者,从小母亲就陪着他,除了吸毒,他和母亲基本没有别的秘密,“逮捕时公安机关通知了家人,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他们。”

母亲收到通知第一时间赶到了成都,她打电话跟小樊说:“孩子,没有关系,妈妈什么都知道了,你别怕,你犯了错你就要改正,我想你。”小樊全程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哭泣。“我还没有报答他们,还没有证明自己,证明一个人可以过得很好,也可以给他们带去更好的生活。”小樊不仅没有成功地证明自己,还把自己搭进去了。

进到戒毒所后,小樊的母亲每个星期都会给他写信,父亲也寄过两封信。小樊记得父亲写的第一封信的第一句话是“我错了”,“你的压力那么大,我没有去理解你,只是每天在逼你回山西……”说起父亲信中的话,小樊哽咽了,“明明是我犯了错误,但他们却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父母的关心和反思,让小樊羞愧不已。每天晚上睡觉前,他总是控制不住地想从小到大的经历,“那些事情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他开始后悔,后悔高中没有好好学习,后悔第一次吸毒,后悔初入社会轻信陌生人,后悔没有听妈妈的话,后悔和爸爸吵架……为了摆脱“传统”父母的过多庇护和管教控制,处于青春期的小樊发起一次又一次抗争,如今在他看来这些行为有些幼稚,在父母面前,他永远都是一个孩子。

“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适应戒治生活,戒除毒瘾,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健康,减少他们的担心。”小樊表示,为了彻底戒除毒瘾让家人安心,出所后他将离开成都,回到曾经拼命逃离的小地方。

“甘心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小樊回答:“我只是想回到家,去和父母过平静的生活,和爷爷奶奶相处一段时间,和他们分享自己在成都的工作经历,每天的工作内容是处理的什么事情。”

原来,戒除毒瘾的良药是爱。

编辑:王硼   校对:王先静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