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故事变“事故”,婚介骗局须警惕

  
2025-07-08 15:08:07
     

涂彦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夕又 

追求爱情从来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有权利去追求内心当中的那一份真爱,中老年人也不例外。可抱着如此美好的期许,也要擦亮眼睛,别让夕阳爱情故事变成夕阳爱情“事故”。 近日,金牛法院审理了一起服务合同案,侯阿姨顺利拿回了所缴纳的相亲会费。

2025年3月,侯阿姨在某网络平台直播间接触到某脱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红娘以“高端会员遍布海内外”“具有超高成功率”等宣传话术打动了侯阿姨。按照该公司要求,侯阿姨先后向其支付了首付款、服务费并签订了书面合同。然而,签约后公司在向侯阿姨推送了一个所谓“高品质”男性的微信号后就再也没有了回复,而当侯阿姨添加了该账号后,竟然从来没有得到过对方任何回应。侯阿姨多次联系公司未果,遂将该公司诉至金牛法院。

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通过梳理合同条款与实际服务内容,向该公司指出,其作为服务机构,未明确所提供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存在违规,又耐心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格式条款的相关规定。最后,在法官的见证下,双方达成和解,解除了服务合同,公司向侯阿姨退还相关费用,维护了侯阿姨的合法权益。

法官说法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成为婚介骗局的目标?

一方面,孤独感与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让他们急于找到情感寄托;另一方面,部分不法机构利用老年人对网络消费规则的陌生,通过夸大宣传、虚假承诺等手段,制造“机不可失”的紧迫感。当“脱单焦虑”遇上“花式套路”,缺乏防备的老年人往往陷入被动。

如何才能避开这些陷阱,守护自己的情感与财产安全?

首先,务必选择正规、有资质的婚介机构。查看营业执照、服务合同条款,警惕模糊不清的收费项目与口头承诺。其次,保持理性消费,切勿因“限时优惠”“独家资源”等话术冲动付费。正规机构会提供清晰的服务流程与权责说明,不会用高压销售手段逼迫签约。最后,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爱情无法用金钱购买,也不应被虚假承诺左右。真正的幸福需要建立在真诚了解的基础上,而非商业包装的“完美人设”。

法官提醒

爱情虽美好,防骗不能少。面对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婚介广告,多一分冷静,多一分谨慎,才能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不被套路绊住脚步。若不幸遭遇类似纠纷,请及时保留聊天记录、合同文件等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愿每一份真诚的期待,都能遇见温暖的回应。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刘祥玖 吴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