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阳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2025年5月26日晚10时许,四川省巴中市某乡村,申请执行人李某焦急地守在被执行人彭某家院门外,等待执行法官的到来。
当晚8点多,李某发现长期“失踪”的彭某返回老家后,立即拨通了旺苍县法院执行法官的电话:“法官,我找到他了!他现在就在巴中老家!”声音急切。此时,刚结束一天工作的执行法官闻讯立即响应:“您稳住,我们马上到!”
执行小组迅速集结,星夜驱车赶赴巴中。途中,法官一边研判案情、制定执行预案,一边与李某保持联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高速行驶和山路颠簸,约21时许,执行人员抵达彭某所在的村庄。夜色中,一处亮着灯的农家小院里,李某与彭某正争执不下。
本案系一起承揽合同纠纷,被执行人彭某拖欠李某款项1万元。此前,彭某始终拒接电话、不回信息,行踪难觅。为追讨欠款,李某已连续三次上门寻找,终于在26日晚发现其行踪。
面对突然出现的执行法官,彭某起初以“没钱还”推脱。法官严正告知其法律义务与拒不履行的后果:“老彭,逃避不是办法!生效法律文书必须履行。如拒不执行,法院将依法查封你的财产,甚至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在法律的威慑和执行法官的释法明理下,彭某权衡片刻,随即联系亲友筹措资金,当场将1万元案款全部履行完毕。
当承载着当事人殷切期盼的“小标的”案件得以执结,当司法的温度穿透沉沉夜色照亮维权之路,每一次成功的执行,都是对公平正义最朴素的诠释。执行法官的脚步丈量乡间山路,将深藏的纠纷化解于田间地头,让生效裁判落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