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夕又
人物档案:廖超,共产党员,2002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为成都金牛公安洞子口办案队民警,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7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次。他和同事先后破获各类案件400余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600余人。
“没有主角光环,没有神乎其技,只有日复一日的走访、蹲守,和一颗把‘责任’刻进骨子里的心。”这是热播剧《刑警的日子》的一条影评,却也恰似成都金牛公安洞子口派出所民警廖超的真实写照。从警13年,他褪去了初穿警服时的青涩锋芒,却将“使命”二字沉淀为肩头最重的担当。
一场跨越三年的“网恋”骗局
2020年的一起涉婚恋诈骗案,让廖超至今印象深刻。受害人韩先生报警称,在某社交软件上结识了一名声音甜美的“女性”,对方以家庭变故、创业困难等借口频繁索要钱财,却始终以“工作忙”“父母反对”为由拒绝见面。当廖超和搭档梳理聊天记录时,一个细节让他们警觉:三年间“女友”以“工作忙”“父母反对”为由始终拒绝见面。三年间,韩先生从积蓄到借贷,甚至变卖房产,直到债台高筑才惊觉蹊跷。“每次怀疑,她一句‘老公,你连我都不信吗’又让我心软。”韩先生的声音发颤。
廖超和搭档对韩先生提供的聊天记录、转账信息等线索进行深挖,嫌疑人胡某某逐渐浮出水面,而真相却令人大跌眼镜——这个用甜言蜜语骗取信任的“女友”,竟是一名男性。
“那是我们第一次碰到这类案件,嫌疑人到案后百般狡辩,坚称是‘自愿赠与’。”回忆起审讯时的胶着,廖超的神情依然严肃。为了厘清“道德争议”与“刑事犯罪”的界限,他和同事一头扎进电脑前,查阅数百份类似案例,逐条分析200余笔转账记录,最终锁定63万余元的诈骗金额。当长达数十页的证据链摆在面前时,胡某某的心理防线彻底崩塌。这起案件的成功告破,不仅让受害人挽回损失,更成为派出所办理同类案件的参考范本。
结案那天,韩先生红着眼眶拉住廖超:“我以为钱追不回来了……谢谢你们给我留了条活路。”廖超拍了拍他肩膀:“以后多长个心眼,过日子比啥都强。”
一起盗窃案背后的民生冷暖
去年深秋凌晨2点,值班电话骤然响起:“警察同志,我的车被偷了!车上还有一车水果啊!”报案人方先生的声音带着哭腔。这辆轻卡是他贷款买的,全家靠它跑运输糊口。
廖超和同事林泉江迅速开展工作。尽管案发已过去13小时,监控追踪难度极大,但他们仍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走访20余家商户、调取30余处监控、分析10余公里的行车轨迹,终于锁定嫌疑人王某逃跑的方向。
得知嫌疑人在红原县被挡获后,廖超顾不上连夜研判的疲惫,带着报案人驱车直奔800公里外的红原。“凌晨两点到达时,我们穿着短袖冻得发抖,但想到群众的损失能挽回,这点累不算什么。”返程路上,看着失而复得的轻卡,方先生一家的感激化作两面锦旗,更让廖超读懂“民生无小事”的分量。
键盘声里的“下半场战斗”
初见廖超,藏蓝色警服下的身影已不复当年清瘦,眼角的细纹里刻着无数个熬夜办案的清晨。他常调侃自己“吨位涨了,脚步慢了,但心更细了”。办公室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第一页写着入警时的誓言:“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
如今,这本笔记里记满了办案心得:“涉诈案件要抓‘信息流’这个牛鼻子”“追赃时多跑一趟,群众就能少损失一分”……这些朴实的文字,没有豪言壮语,却处处透着对职业的敬畏。正如他在某次复盘会上说的:“破案就像爬山,过程可能很苦,但当你站在山顶时,会发现每一步都值得。”
同事眼中,廖超的办公桌上永远堆着厚厚的案卷。案件破获绝非终点,梳理200余页的证据材料、对接司法程序、追踪涉案财物……这些“看不见的战场”,才是考验耐心的持久战。作为探长,他还会带着队员复盘每一起案件:“某次抓捕方案的漏洞”“某类证据固定的技巧”,这些细节被逐一记录在《侦查日志》里,成为团队成长的“教科书”。
从警路上,廖超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责任”二字的分量。他不是聚光灯下的“超级英雄”,而是千万基层民警的缩影——在平凡的岗位上,以赤子之心守护万家灯火,用执着与担当,书写着新时代人民警察的忠诚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