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陈博 文/图
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实现“一站式” 化解矛盾纠纷,泸县积极响应新规定新要求,精心打造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于今年 5 月底正式投入运行,开启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篇章。
走进泸县综治中心,500余平方米的空间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这里整合了政法单位及信访、人社、住建等多个部门资源,将分散的力量凝聚成强大的服务合力。规划的群众接待、纠纷调处、指挥调度 3 个办事服务区,如同三个坚实的“服务堡垒”,为群众解决问题提供了清晰的指引。9个功能室——调解室、信访接待室、公共法律服务室、妇女儿童维权室等,各司其职又紧密协作,为群众带来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体验。无论是家庭琐事、邻里摩擦,还是复杂的法律问题,群众都能在这里找到对应的解决窗口,真正告别了以往“多头跑、反复跑”的困扰。
在运行模式上,泸县综治中心采用常驻、轮驻和随驻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专业力量随时在线。按照“登记受理、先行调解、依法分类、案结事了”的标准流程,每一个群众诉求都能得到规范处理。工作人员秉持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从耐心倾听诉求,到协调多方力量解决问题,全程跟进,力求群众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这种精细化的运作模式,让矛盾纠纷实现了 “一揽子” 调处、群众诉求达成 “一站式” 解决,大大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泸县综治中心的服务内容丰富且贴近民生。在信访接待方面,工作人员以热情的态度、专业的素养,接待每一位来访群众,认真做好登记、受理、交办、转办、督办等工作,确保群众的声音被听见,问题有回应。纠纷调处涵盖了婚姻家庭、邻里矛盾、债权债务、物业、医疗卫生、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消费维权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夫妻间的感情纠葛,还是小区里的物业纠纷,都能在调解室里,通过调解员的耐心疏导和专业调解,找到和谐的解决方式。
社会心理服务功能的设置方面,关注到了群众的心理健康需求,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科普,为大众普及心理调适的方法;对有心理健康需求的来访人员,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进行情绪疏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现场预约、电话预约等便捷的服务方式,让心理服务触手可及。公共法律服务室则为群众架起了与法律沟通的桥梁,在这里,群众可以获得专业的法律咨询、政策解答,还能在律师的帮助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泸县综治中心的建成与运行,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与创新发展。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整合资源、优化流程,让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基层。”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泸县综治中心将持续完善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成为守护群众幸福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屏障,在基层治理的道路上不断书写新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