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书上的“梦想续篇”

  
2025-05-28 22:55:34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王一多

他是海外归国服装设计师,他是某服装生产企业负责人,两个昔日好友创业合作,为何会从从默契携手到对簿公堂?因为一方觉得自己的设计被篡改,一方认为对方违约,孰对孰错?近日,成都市锦江区法院促成了这对梦想合伙人的和解。

原告张先生是一名海外留学归国的年轻服装设计师,怀揣创立独立品牌梦想的他,与相识多年的好友某服装生产企业负责人李先生达成合作:张先生提供原创设计方案并承担成本,李先生负责服装生产与品质把控。然而在合作过程中,张先生认为李先生未严格按设计图纸生产,导致成品与预期严重不符,其投入的40万元资金“打了水漂”,自己的原创设计也面临被篡改的风险。愤懑之下,张先生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起诉要求解除合同,而李先生则反诉称张先生单方违约致其蒙受损失。

本案的特殊性在于,双方不仅是商业伙伴,更是曾互相信任的好友。翻看两人创业初期的聊天记录,从“深夜改稿的互相打气”到“第一版样衣出炉的欢呼”……承办法官希望能通过调解达到案结事了人和。

由于张先生因“朋友背刺”产生对调解的抗拒心理,为打破沟通壁垒,法官采用分阶段调解的方式,先通过微信群组厘清法律争议,再一一谈心疏导,逐步消解对立情绪。多次跨时差连线以及组织“云端”调解……法官以朋友合作破裂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逐步修补双方的友谊裂痕。

“你们曾因欣赏彼此的才华而携手,如今能否为这份信任再争取一次机会?” 最终双方放下芥蒂。李先生主动承认生产环节的疏漏,承诺将严格尊重设计版权,张先生亦表示愿意再给予一定宽限期,共谋解决方案。

 “生产线按设计稿重启,版权归属写进条款,追加投资分期到账”——这份特殊的调解书里,藏着比判决更温暖的结局:李先生亲自挂帅“品控小组”,张先生带着新系列设计入驻工厂现场监工。此外,调解书特别约定“设计方案版权永久归属张先生,企业需经书面授权方可使用”,为张先生的设计成果提供法律保障。

“本以为打官司会彻底撕破脸,没想到在法院找回了友谊和梦想。”张先生向法官赠送锦旗时感慨。李先生亦坦言:“周法官让我明白,商业合作不能透支信任,保护创新才是长远之道。”

编辑:王硼   校对:何盈巧   审核:刘祥玖 吴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