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纪实

  
2025-05-28 11:15:05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现在双方当事人都到了,那么我们进入调解。今天调解的是你们双方的家庭纠纷问题……”近日,记者在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矛盾调解中心调解室看到,调解员在充分了解当事人反映的纠纷情况后,为了避免双方发生冲突,两位调解员采取背对背调解方法,从法、理、情方面向双方进行利弊分析,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最终让双方和好。

近年来,宝轮镇深入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实现矛盾纠纷发现在小、化解在早、吸附在基层。同时,为打造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基层善治体系,建设法治宝轮、平安宝轮提供新动力。

多元联动——打造矛盾纠纷“一地办”

走进明亮的办事大厅,公共法律服务、信访受理、行政复议、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窗口次第排开,来访者按需“对牌入座”……这里是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矛盾调解中心,在这里有经验丰富的调解工作人员进驻,负责来访群众的引导分流和咨询服务,接待大厅设调解自助终端一体机,依托数字政府云平台运行,与利州区一体化调解信息系统有机融合,综合运用实时化、信息化管理工具和手段,全口径排查化解群众矛盾纠纷,依法及时就地化解群众矛盾纠纷。

据宝轮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主任夏正俊介绍,中心按照“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的“四个一”工作思路,打造集信访接待、人民调解、法律服务、诉讼服务、心理疏导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为群众“最多跑一地”提高有力有效支撑,切实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实现窗口平台和智慧系统一体,确保受理登记、审核分流、处置反馈、跟踪督办、考核问效、回访归档等线上线下同步运行,真正做到了“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助力基层化解一个个矛盾,解开一个个“心结”。

防微杜渐——“源头预防”同向发力

4月3日,昝某到四川满合荣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包的位于广元市七里山的远景能源大部件运输道路改造工程项目部务工,4月10日中午11:30分昝某在神仙桥下项目施工加固工作时,其站在吊栏上作业因钢索断裂导致吊钩嵌入背部致其脏器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宝轮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和宝轮派出所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矛盾纠纷情况,于4月10日下午迅速成立联合调解小组介入调解。通过普法和疏导相结合,双方对立情绪逐步缓和,经过3天不分昼夜的调解,于4月13日,达成调解协议,甲乙两方共同赔偿死者方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合计金额壹佰伍拾柒万元整(1570000.00元)。此外,涉事公司出于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考虑,自愿给予昝某家属困难救助和精神抚慰补偿费,这起重大工伤死亡赔偿纠纷得到圆满化解。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坚持把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和信访问题作为基础性工作,紧紧围绕‘源头预防’‘事心双解’这两个重点,第一时间做好信息收集、案件梳理、引导分流等工作,不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细听群众诉述纠纷,寻找化解突破口,努力及早及小化解辖区内各类社会矛盾和信访问题。”宝轮镇政法统战委员李勇对记者说。

据了解,宝轮镇创新推出“434+N”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模式,该模式也广元市加快推进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治理体系的一个成功案例。中心建设坚持“4个有”:即有阵地、有制度、有标识、有人员。服务群众秉承“3个一”:即一名专人接待,一杯热茶暖心,一个团队调处。调解力量实行“4+N”:即一名分管领导,一名行业负责人,一名司法专员,一名村(社区)干部,N组成员专业调解队伍。尤其注重发挥社会团体调解协会,片区民警,律师,宝轮商会,乡贤智士,家族长者,退休还乡干部等,进一步打好“组合拳”,从源头化解矛盾,实现由“灭火”向“防火”转变。

积极践行——“最多跑一地”改革

4月15日晚,宝轮镇新街社区李某因天黑加上操作不当,将骑着儿童玩具车玩耍的同社区王某的孙子撞倒在地,孩子脸上被划出一道口子,膝盖受伤。4月15日晚,王某将孙子送往医院检查后打电话到宝轮镇矛盾调解中心投诉。矛盾调解中心得知情况,当晚便赶往双方家中了解情况。在倾听双方各自的描述后安排双方调和。见面后双方仍然争吵不停,在矛盾调解中心工作人员调解劝说下,双方情绪逐渐平复,最后通过协商由李某赔偿王某500元,双方互相道歉握手言和。

家长里短,民间的各种矛盾纠纷,因为牵扯到很多方面,往往解决处理起来烦不胜烦,而且时间上更是难以估算。然而现在,宝轮镇老百姓遇到这些问题,只要找到镇矛盾调解中心,中心便会组织相关人员组团“上门”,而且尽可能让村民“最多跑一地”。

宝轮镇为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化落实“最多跑一地”改革,加强矛盾调解中心建设,优化服务环境,助力矛盾纠纷化解,有效提高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和效率,宝轮镇建立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化解机制,将“最多跑一地改革”再延伸。

宝轮镇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化解机制,很好地顺应了中央及省市层面对于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真正发挥调解组织网络的作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编辑:夏修露   校对:何盈巧   审核:刘祥玖 吴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