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王一多
以13.8万元购得一株200余年树龄的楠木,出售给他人,谁知在移栽途中就被挡获。经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买卖双方均获拘役刑罚。这是成都建档古树9452株中的一株,是一起典型的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的刑事案件。今(23)日上午,成都市人民检察院联合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以“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包括该案的6件典型案例被发布。
今年六五环境日,以“美丽中国我先行”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全国各地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的实践成果,成都市检察院以通报全市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情况迎接,诠释“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据介绍,2024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计办理涉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刑事案件355件、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案件39件、公益诉讼案件299件,3件案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
记者注意到,发布会在工作举措中提到依法落实惩罚性赔偿和恢复性司法,案件办理要体现 “环境有价,损害必担责”。典型案例中,张某某等8人非法采矿案,开采总方量近16万立方米,销售获利1600余万。最终检察机关以张某某等8人涉嫌非法采矿罪提起公诉,并附带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人民法院以非法采矿罪,判处8人二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张某某等6人连带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及鉴定费664万元。成都市检察院介绍道,实施非法采矿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行为,不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还要承担生态环境修复和赔偿、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违反法律规定故意实施且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将承担损害2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责任。
此外,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通报集中管辖环境资源案件工作情况。2024年以来,成都环境资源法庭受理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及公益诉讼案件共计327件。
据悉,2021年,成都市检察机关创建“益路蓉行”公益诉讼检察品牌和志愿者队伍,截至目前,已有400余名志愿者通过提报线索,辅助调查取证、跟进监督和生态修复,参与主题宣传活动等,投身公共利益保护。市民可以致电12309检察服务热线,也可以通过“成都检察”公众号和“天府市民云”AAP的“蓉易检”模块提供线索,还可以通过“文明兴蓉”小程序和“成都云公益发展促进会”公众号,关注并参与公益诉讼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