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绵阳高新区检察院立足“小院”实际,创新培育“三省吾身”机关文化品牌,以“爱党、爱检、爱绵”为核心,将自省精神深度融入队伍建设与履职实践。通过“党建铸魂、人才强基、服务聚力”三大路径,破解编制少、任务重的现实难题,探索出一条以文化软实力激发队伍硬核战斗力的实践路径,交出了一份“小院大作为”的亮眼答卷。
“三省”叩问初心 党建引领铸忠诚
“吾魂向党乎?”——这是绵阳高新区检察院干警每日的自省之问。
作为仅有17名政法专项编制的“小院”,将党建视为核心引擎,创新构建“1+2+N”组织体系:以党支部为轴心,下设2个交叉组构的党小组(综合部门+业务部门),专案组同步设立临时党组织,确保党建与业务“无缝衔接”。近两年,高新区检察院党支部获评“科技城先进基层党组织”,3名党员干警被评为“科技城优秀干部”。
理论学习融入日常。通过“党组领学、支部深学、小组常学”机制,干警们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办案实践紧密结合。近年来,该院先后策划“重温革命精神 感受信仰力量”“一生忠于党 赤诚为人民”等主题党日活动,足迹遍布“王右木革命烈士纪念馆”“飞龙山革命基地”等红色地标;组织《志愿军》《郭富山》等红色观影活动,赓续红色血脉,积蓄前行力量。干警们感言:“站在先烈奋斗过的地方,更能体会‘忠诚’二字的重量!”
“育苗”与“砺剑”并举 锻造专业化尖兵
“吾为向检乎?”——面对这道自省题,绵阳高新区检察院以“人才强检”破题。创新打造“新光微课堂”系列活动,推动干警上讲台,提升“遇案能办、提笔能写、开口能讲”的综合能力。
青年干警感言:“从‘听讲人’变‘主讲人’,倒逼自己系统梳理知识,收获远超预期。”这一机制已然成为干警提升“办案、写作、宣讲”能力的练兵场。
为破解编外人员动力不足难题,该院出台分类管理办法,将7名聘用人员纳入业务培训、专项激励体系,并安排青年干警轮值12309窗口,直面群众诉求。此外,与四川省犯罪防控研究中心共建“知识产权案例研究基地”,开展案例研讨、法治沙龙20余次,2起案件获评省级典型案例。
刀刃向内的严管亦是亮点。59项廉政风险防控清单、家庭助廉承诺书、“三个规定”告知制度层层织密监督网。“廉政不是口号,而是每一份文书、每一次接访中的具体坚守。”一位检察官坦言。
“检力”下沉一线 精准护航科技城建设
“吾心向绵乎?”——如何以检察之力服务地方发展?该院交出了一份务实答卷。在绵阳某知名白酒企业生产线现场,检察官与企业负责人讨论商标维权策略。“自从签了《检企合作协议》,遇到法律难题,第一时间就能找到‘法治参谋’!”企业负责人如是点赞。
针对绵阳“科技创新先行区”定位,该院打出“组合拳”:在工业园区设立检察工作站,8家重点企业挂牌“检察保护点”;联合重庆渝北区检察院建立知识产权跨区域协作机制,推动两地案件线索共享、联合办案;研发“知识产权检察保护综合保护平台”,集成案件查询、举报受理等10项功能,让企业可“一键直达”检察服务。
该院开展“法治护航满园春”专项行动,为企业提供法律培训,帮助规避合同纠纷、劳务风险等隐患。“检察官的‘法治体检’,让我们发展更有底气!”一家科技企业高管点赞。
从“小院”到“强院”,绵阳高新区检察院的蜕变源于“三省吾身”文化的浸润。自2023年以来,该院集体与个人获区级以上荣誉60余项,5次被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报道。“党建文化不是虚功,它让每个干警清楚‘为何而战、为谁而战’。”该院支部书记表示。
绵阳高新区检察院将持续以“三心”践“三省”,在服务大局中彰显检察担当,为中国(绵阳)科技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法治动能”。
(曾兰洁 高静 宁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