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县综治中心多元合力化解三十余年“积怨”

  
2025-05-13 16:23:00
     

近日,在兴文县综治中心组织的捐赠仪式上,曾经“积怨”三十余年之久的车某和肖某受邀出席,将调解协议履行到位,双方握手言和。

车某和肖某系多年邻居,因土地权属问题引发长达三十余年积怨。因道路工程建设需要,二人争议土地被纳入项目征收范围。由于车某和肖某均不能提供有效证据证明土地权属,土地补偿款归属问题便成了一个难题,让双方矛盾不断升级,阻碍了项目建设推进。于是,这起长达多年的矛盾纠纷化解任务“落”到了县综治中心。

释法说理,让“火气”冷下来。在综治中心的宽松氛围中,调解员认真倾听车某和肖某的情绪和想法,运用“冷却降温法”平和双方情绪,接着由专业人员耐心细致地向双方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并结合双方均无有效证据的现实,重点释明无法证明土地权属时的解纷路径,帮助双方从情绪化的状态中走出来,理性地看待矛盾。

深挖症结,把“药方”找出来。经过调查并与分别与当事人深入交谈后,调解人员发现,争议土地实际面积较小,案涉土地补偿款为8200元,双方也不存在经济困难的情况。车某和肖某虽然是因土地权属问题引起的纠纷,但在长达三十余年的时间中,纠纷症结逐渐演变为“不蒸馒头争口气”的“面子冲突”。根据车某和肖某的性格特点,从提升其“家庭声誉”的角度考量,工作专班提出将争议土地补偿款捐赠给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儿童的解决方案。

联动发力,促“事心”解开来。对工作专班提出的解决方案,车某和肖某刚开始也有不解和迟疑。在经过双方长辈及好友参与协调下,两人逐渐将关注焦点由个人得失转向和谐共赢。经过多轮沟通,车某和肖某最终握手言和,一致同意将8200元的土地补偿款捐赠给特殊教育学校。

调解协议达成后,县综治中心积极与特殊教育学校对接组织举行捐赠仪式,邀请车某和肖某两位当事人一同出席捐赠,既保障调解协议履行到位,又进一步发挥了德治教化作用。

该案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且涉及土地问题法律关系相对复杂,相关证据缺失难以溯源,处置化解难度大。兴文县综治中心统筹调度县法院、县司法局、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古宋镇等相关单位力量,组建工作专班,按照自愿调解、公平公正、依法办理原则,通过释法说理、深挖症结、联动发力的工作举措,推动该矛盾纠纷成功化解。

(赵崇叶)

编辑:谢梦吟   校对:何盈巧   审核:刘祥玖 吴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