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贤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近年来,旺苍法院深耕“府院联动”多元解纷机制。针对基层纠纷“矛盾深、周期长、化解难”特点,推行“法院牵头+部门协同+法理情融合”治理模式。2025年3月以来,通过与综合执法部门、属地党委政府、村社基层组织协同联动,成功化解三起“骨头案”,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双向提升。
案例一:兄弟争产“拆迁账” 联调妙解“心结墙”
张华镇友坝村伍氏兄弟因411省道扩建项目拆迁补偿款分配问题争执多年,双方对祖宅权属各执一词,甚至反目成仇。2025年3月26日,旺苍法院协调政法委、张华镇、友坝村组成多级联调工作组,多次深入到纠纷当事人村社住所地走访,厘清矛盾根源及利益争执焦点。接访法官通过释明补偿政策,镇政府以“亲情账”引导兄弟互让,最终促成双方和解,并由村级调解委员会出具调解意见书。
案例二:积案坚冰终化解 多维调裁定纷争
嘉川镇五红村村民罗某金因土地纠纷不服原审裁决,以“调解违反自愿原则”为由持续信访,要求再审。此案看似“法律程序已结”,实则因涉案土地权属模糊、当事人对政策理解偏差,形成“信访不信法”的死结。旺苍法院联合嘉川镇政府、村社基层组织成立专项工作组,开展化解。通过调阅原审卷宗,发现案件系经罗某金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并已履行完毕。为消除其“程序违法”疑虑,接访法官逐页比对民事调解书、调解笔录等证据,以“可视化”方式还原调解的合法性。同时,考虑到罗某金年逾八旬,家庭经济困难,工作组以“释法明理+政策引导+村社关怀”的方式助其解决实际困难。
案例三:一梯积怨十年深 联调聚力化纷争
白马寺社区奉氏兄弟的相邻权纠纷堪称“教科书式”积案。自2016年哥哥奉某公在公共通道架设楼梯导致弟弟房屋墙体渗水后,双方经历社区调解、报警处置、执法部门介入等多次干预未果。2025年4月,接访法官打破“就案办案”思维,联动东河镇主要领导、综合执法局骨干力量、白马寺社区书记以及纠纷所在地社长成立“亲情修复调解组”,通过“三招”破局:执法部门现场测量认定违建事实,法官释法明理厘清侵权责任,社区干部耐心引导唤醒亲情记忆。最终,奉某公承诺限期拆除楼梯,并于4月26日彻底清除困扰两家近十年的“导火索”,两兄弟嫌隙得以化解。
陈年旧怨往往牵涉法律、政策、情感多重因素,单靠法院“一枝独秀”难以根治。这些陈年旧怨的成功化解,是旺苍法院积极推进多元解纷机制的生动实践。在化解过程中,法院与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工作合力。通过深入调查、耐心调解、释法明理,既满足了群众的司法需求,又化解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既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又维护了一方社会平安。
下一步,旺苍法院将继续深化多元解纷工作,不断完善与综合执法部门、属地党委政府、村社基层组织等的联动机制,构建“源头预防—前端化解—诉调对接”全链条纠纷解决模式,力求将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在诉前阶段。通过凝聚多方合力、提升解纷效能,为平安旺苍建设筑牢更加坚实的司法保障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