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夕又
“警察不仅仅是盾牌,更要做照进裂缝的光。”
“要不是高考数学考砸了,我可能这辈子都遇不到那辆警车。”成都金牛公安民警黄若已回忆起2017年的夏天时,眼里仍带着笑意。
高考第二天因为校车满员,她阴差阳错坐上了开道警车。车上的民警得知她首日高考失利,递过一瓶水轻声说:“人生的路有千万条,调整好心态,前头有光呢!”这句安慰像一粒种子,在她心里悄然生根。
填报志愿时,她放弃了一直以来想成为一名教师的念头,转而报考警校。刚开学的军训让她吃尽苦头——5公里跑总是被甩在队尾,擒敌拳动作总是做不规范,就连叠个“豆腐块”被子都要比别人慢半拍。但骨子里的倔劲儿推着她:比同学早起半小时围操场加跑,周末追着教官请教战术动作。四年过去,当初的“吊车尾”蜕变成了训练标兵。
敲开千家门的“小黄警官”
初到西华派出所时,黄若已对着社区地图发懵。师父曾凡章把警用笔记本拍在她手里:“社区工作没有秘诀,多走、多看、多问。”从此,她一头扎进社区,成了辖区“活地图”——小区里的监控探头坏了,她联系物业;独居老人接到诈骗电话,她手把手教拦截;就连菜场摊主都熟悉她的声音:“小黄警官,今天海报又更新反诈案例啦!”
最让她挂心的是去年夏天那场邻里纠纷。楼上装修的电钻声持续数日,李婶多次沟通无果后情绪激动,在楼道里与邻居争执不下。黄若已赶到时,摘下警帽轻声上前:“李婶,我陪您和楼上住户坐下来聊聊?”她搬来两张板凳,让双方平复情绪后逐条梳理诉求:从电钻使用时段到地面保护措施,连垃圾清运路线都仔细规划。三个小时后,两家人终于握手言和。事后有居民问她调解秘诀,她指了指笔记本上的标记:“把‘你和我’变成‘咱们’,事情就好办多了。”
舞台与街巷,皆是战场
鲜少有人知道,这个整日奔波的社区民警,还是分局文艺汇演的“台柱子”。
8年舞龄的她,去年带着同事编排的情景歌舞《平安即晴天》拿下市局金奖。舞台上她化身青春洋溢的“歌迷粉丝”;回到社区,她又成了调解矛盾纠纷的“和事佬”。同事调侃她“能文能武”,她却笑着回答:“巡逻要踩准节奏,跳舞也要刚柔并济,其实都是和群众‘共情’的功课”。
从警四年,黄若已手机里存着627个居民号码。有人问她坚持的理由,她翻出条未署名的短信:“黄警官,那天你在社区给我们讲防骗常识的样子,让我想起女儿。”她说,这就是答案。——“警服带来的不仅仅是责任,更是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信任。”
从警队小白到社区暖阳,黄若已用行动证明:人生的光,未必在预设的轨道上,但若心怀热爱,平凡亦能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