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颖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丹
5月7日,宜宾市召开“护航三江发展法筑丝路新程”涉外法治工作培训暨研讨推进会。宜宾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秘书长、市法学会会长刘晓卫,四川省法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唐稷尧,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梁迎修出席会议并致辞。宜宾市副市长、叙州区委书记黄修国,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欧阳丹东出席会议。
刘晓卫在致辞中表示,非常期待和与会人员在三个方面深化合作、共谋发展。一是共商规则对接机制。聚焦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跨境知识产权保护、海外企业合规等问题,分享成功经验,共谋破解之策。二是共建服务保障平台。构建区域涉外法律协作机制,依托宜宾三江中心法务区,搭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涉外法治服务平台,推动建立集“法律咨询、风险评估、纠纷解决”于一体、具有宜宾特色的涉外法治服务综合体。三是共育法治人才梯队。通过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本土涉外法治人才队伍,产出更多高质量的涉外法治智库成果。
唐稷尧指出,宜宾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核心城市,近年来对外开放的水平越来越高、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涉外法治事务的领域不断拓展。要切实提升政治站位,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涉外法治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深刻认识到做好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要深化天府中央法务区、三江中心法务区协同发展,辐射带动各类核心法务资源和泛法务资源加速聚集,持续健全宜宾三江中心法务区“一中心多片区”协同运行体系,全面拓展“智慧法务”平台服务功能,将法务区打造成为服务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高质量法律服务聚集地。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涉外法治人才“引、育、留、用”一体化工作机制,加强与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加快培养一批理论和实务型专业人才,补齐补强涉外法治人才队伍薄弱的短板。
培训研讨会分为专题培训和研讨交流单元。会上,高校专家学者、法律服务机构、企业代表就各自领域法律事务作专题培训。与会人员围绕“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涉外法务”“企业‘走出去’投资与运营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与川渝协作”等主题进行交流发言。
会上,与会领导还共同为宜宾市涉外法治实践研究(四川时代)(宜宾新兴产业投资)(宜宾凯翼汽车)基地揭牌。
宜宾市直有关部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四川大学以及在宜高校、直属研究会、涉外法治研究会、商会、法律服务机构等150余家单位230余名专家学者、相关行业人员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