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县法院:护劳动与优营商的双向奔赴

  
2025-04-30 17:01:26
     

乘枫桥经验之风,融理念与落实之基调,蓬安县人民法院以“五个追问”为出发点,积极探索保护劳动者权益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关系,力求实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在反复实践中,助力“劳动”与“营商”两者从“以和为贵”迈向“和合共生”。




以人为本护劳动

为了谁?需要一个清晰且精准的定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稳定就业,既是企业社会责任,也是司法审判初心,更是国家立法本意。

“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制度是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农民工在追索劳动报酬纠纷中,农民工起诉到院后,蓬安县法院立即委托蓬安县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进行调解,调解成功后,由案件双方当事人共同向法院提出司法确认的申请,最快可实现当天立案、当天审查、当天送达法律文书、当天结案,用最少的时间成本实现权利保障的最大化,以“抓前端、治未病”的理念,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生动实践。

“人民调解+司法确认”、行政机关联和调解、建立劳动争议审判团队等多措并进,2024年,蓬安县法院成功化解五起涉48名农民工工资群体诉讼案件,有效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

“法官在线小程序+云上法庭”,实现一键在线咨询、立案、送达、开庭,打破信息壁垒。线下开辟劳动者维权“绿色通道”,实行了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兑付,同时,对因劳动争议纠纷而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劳动者发放司法救助金。2024年,审结劳动争议、劳务合同纠纷案件360件,帮助农民工追讨民工工资835.32万元,发放司法救助金2人6000元。

保障发展优营商

怎么做?还需继续拓宽路径。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能保障劳动者工作环境的优质路径,延伸司法服务触角,让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相关措施精准落地。

蓬安县法院秉承“企业司法需求延伸到哪里,优质的司法供给就推进到哪里”的理念,实行“法庭+法官+工业园区”的联动机制,在工业园区建立集审判、调解、咨询为一体的法官工作站(共享法庭),2023年至今,8名法官依托“送法进企”“支部联建”等活动,实地走访工业园区调研18次,指导企业规范劳动及买卖合同,发放《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张三那些法律事儿》宣传读本,通过问需纳谏、把脉施策,及时提供司法服务,提升企业和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意识,助力企业健康成长。

在执行工作中,结合企业的经营状况,秉持善意执行理念,充分运用“活查封”强制措施,暂缓冻结、扣划用于生产经营、发放工资的资金和设备,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职工正常工作。对资金确有困难的被执行人企业,采取“放水养鱼”的方法,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情况下,认真做好执行和解工作。

和合共生

如何探索“法院+”的力量?

司法建议是人民法院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是锚定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的事前预防。

蓬安县法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2024年9月,在发出的司法建议中提到,建议蓬安县总工会与农民工服务中心等部门建立监督制度,帮助农民工与用工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和劳务用工协议,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2024年11月,蓬安县总工会引入“一函两书”,发布《关于协同推进运用“一函两书”制度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的细则(试行)》,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产生积极作用。届时成功将司法建议从纸面筹划落实到工作实践,将案件审判从关注个案扩展到类案探析,将社会治理从单方发力升级为协同共治。

护劳动与优营商,看似分道而行,实则彼此成就,蓬安县法院以“五理”同考的思维,落实“全审管、大政工、深调研、大安全”理念,通过创新机制、依法审判、强化执行等多种方式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未来,该院会始终坚持公正司法,既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实现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

(沈文慧)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刘祥玖 吴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