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季 青羊区司法局供图
“感谢司法所帮我们追回血汗钱!”近日,农民工代表游某某将印有“讨薪维权解民忧 司法服务暖人心”的锦旗送至成都市青羊区司法局草堂司法所。今年春节前,草堂司法所接到游某某等农民工欠薪求助诉求后,迅速行动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成功促成欠薪全额发放到位。这是草堂司法所创新法治服务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生动缩影。
据了解,草堂司法所将服务下沉至社区,在青华社区建成青羊区首个街道级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基地以“法治引领、服务下沉、共建共享”为理念,推动法治教育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精准服务,有效破解辖区治理难点,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效能,探索出一条具有草堂特色的法治赋能基层善治之路。
“欢迎各位居民参加我们的法治茶话会,这期主题围绕小区房屋漏水邻里纠纷开展,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积极发表意见看法。”近日,一场“法治茶话会”在基地一旁的民情茶馆举行,草堂司法所所长成娟、人民调解员孙国安、社区律师李羽,与多位居民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怎样解决房屋漏水造成的邻里矛盾问题,而像这样面对面零距离的“法治茶话会”,自草堂街道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立以后,基本每周都要开展一次。“我们会挑选一些基层治理上的热点难题,在茶话会上开展讨论,让人民调解员、律师为居民支招,帮助大家树立法治思维,提升法治意识。”在草堂街道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一楼接待大厅由人民调解员和社区律师常驻,并配备了“青律V光”智慧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对来访群众同时提供线上和线下法律服务。经过前期沟通后,对有调解意愿的双方,可到二楼调解室进行调解。
针对老旧小区物业纠纷、产权纠纷等“老大难”问题,基地成立“法律顾问团+调解专班”,推动34件积案实质性化解。目前,基地已形成“前端预防、中端调解、末端保障”的全链条治理模式。
“以前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法律问题,就不晓得该咋办,现在好了,可以直接来基地,找专业的法律人员求助。”居民卓志君说。在中化学(四川)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草堂司法所将法律服务送到企业人员中间,辖区律师带领企业职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并着重讲解了宪法法律对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依法治企、合规经营等内容,引导企业职工自觉学习宪法、尊崇宪法、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针对大家现场提出的问题,律师给予了耐心细致地解答。
基地建成后,除了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法治服务外,还充分发挥青羊区司法局“法惠青企”活动牵引作用,联合街道营商办、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法治护航·暖企行动”,解决合同纠纷、用工风险等问题116个。此外,基地还开通老年人、残疾人“法治绿色通道”,提供遗嘱公证、赡养协议指导等上门服务76次;建立青少年“法治第二课堂”,联合街道社区及学校开展模拟法庭、法治夏令营等活动58场,惠及学生62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