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雨虹 彭雨铃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陈博 文/图
在乡村的发展进程中,土地问题一直是村民关注的焦点,也是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的根源。日前,记者从金堂县人民法院获悉,在该院竹篙法庭与转龙镇神仙桥村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一起困扰村民多年的土地侵权纠纷终于得到成功调解,为这起持续多年的矛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起纠纷的起源要追溯到2018年。当时,因修建化粪池占用土地,双方当事人围绕土地占用以及补偿款等问题产生了激烈矛盾。此后的数年时间里,尽管转龙镇神仙桥村村委会多次介入调解,试图缓和双方矛盾、解决纠纷,但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争执不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最终不得不走上法庭。这起纠纷严重破坏了原本和睦的邻里关系,也给村镇的和谐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
竹篙法庭受理该案件后,秉持着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彻底化解矛盾的宗旨,主动延伸司法职能。法庭工作人员与村委会成员紧密合作,深入村社展开细致的走访调查。他们与周边村民交流,了解纠纷的来龙去脉和真实情况;同时,还前往争议土地进行实地勘察,掌握第一手资料,为调解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此外,法庭还邀请村委会相关人员、专业调解员等共同参与到调解工作之中,形成强大的调解合力。
在调解过程中,法官和村干部展现出了极大的耐心与专业素养。他们认真倾听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从法律层面,法官详细阐释相关法律法规,让双方清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从情理角度,村干部则以邻里情谊为切入点,劝导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包容。针对双方的分歧,法官和村干部还分别与原、被告单独沟通,引导他们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努力消除彼此的隔阂与误解。
经过不懈努力,在法院和村委会的共同推动下,双方当事人终于放下成见,达成了一致意见,并签订了调解协议。这一结果不仅解决了双方多年的纷争,更修复了受损的邻里关系,维护了村镇的和谐稳定。
此次纠纷的成功调解,是竹篙法庭深化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建设的生动实践。未来,竹篙法庭将继续加强与基层组织的沟通协作,不断探索创新矛盾纠纷化解的机制和方法。致力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矛盾化解服务,积极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为乡村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贡献法院力量,让法治的阳光温暖每一个角落,守护每一份邻里温情与乡村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