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津公安出入境管理大队:以“服务温度”书写“发展速度”

  
2025-04-27 10:39:19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

“谢警官,虽然我们只是见过一面,你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你热情为民、为企服务的意识让我很感动,在一个平凡的工作岗位,干着不平凡的事,真正的践行了群众的事没有小事的理念……”今年3月,成都市公安局新津区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队民警谢勉收到了一条新津某企业负责人谢先生发来的信息。

3月31日上午,谢先生一行专程将一面锦旗送至出入境接待大厅。锦旗的背后,是出入境管理大队长期坚持“全天候在线响应、全链条定制服务、全流程效能监管”服务机制的回报。


近年来,成都市公安局新津区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始终以“惠企便民有力度、开放融合有深度、暖心服务有温度”为指引,将护航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持续落实便民利企举措,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创优服务质量,着力打造“有速度更有温度”的公安窗口品牌,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惠企直通,激活发展“强引擎”

为更好地护航企业,出入境管理大队主动定期“走出去”,动态收集企业需求,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搭建“企业点单+部门接单”的精准服务渠道。针对重点企业,大队还创新推出“全生命周期护航”机制:从材料预审到境外风险防范,由涉企服务专员全程跟进。

今年1月,格力电器(成都)有限公司因大批量设备维护,需紧急派遣工程师前往孟加拉国进行技术指导装配,大队安排服务专员提前预审材料,协调上级部门加急制证,最终助力企业成功维护百万级订单。“从申请到取证全程主动服务,真正做到了‘零跑空、零延误’!”企业负责人连连点赞。

文化为桥,扩大开放“朋友圈”

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展现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形象,出入境管理大队在中秋、端午等传统佳节期间,组织来自30余个国家地区的百余名常住外籍人士开展沉浸式民俗体验活动。通过包粽子、做皮蛋、泡功夫茶、剪纸非遗教学、龙舟文化沙龙等特色项目,帮助国际留学生解码节气密码,助力外籍创客感知东方智慧。


近年来,“花漾新津·外籍人士家在成都”品牌活动累计吸引百余人次参与,成功搭建起文化交流、政策沟通、服务优化的三维平台,既让境外友人找到“第二故乡”归属感,更通过民间外交生动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展现新时代中国开放魅力的重要窗口。

文化“走出去”同样步履铿锵。2024年9月,新津中学两名学生在全国柔术赛事中斩获佳绩,取得世界锦标赛参赛资格。面对国际赛事紧迫的报名时限,出入境管理大队迅速响应群众诉求,启动“绿色通道”应急机制,高效完成材料审核与受理全流程,确保参赛资格落地。家长高度评价“从政策咨询到业务办理,专业服务彰显政务温度,高效协作跑出惠民速度,为体育文化国际交流架起了坚实的桥梁。”

民生为本,托举百姓“安全感”

72岁的陈大妈在“老年人专窗”前接过新办护照时,主动在大厅意见簿上写道:“现在办证太简单了,全程都有工作人员帮我拍照、填表,我的手指不好采集指纹,前台妹妹还拿出护手霜给我涂抹!”

这样的温情场景,源于大队构建的“全程帮办+内外联动”服务体系,年均服务老年群体4000余人次,满意度达100%。针对特殊群体,大队不仅开设“老年人专窗”、推出“一对一”引导陪伴式服务,更积极联合文体旅局、分局经侦部门开展“银发护航”活动,先后3次组织我区主要旅行社开展座谈,了解老年群体港澳出境团体游相关情况,指导旅行社全程关注并做好老年群体境外安全保护。


2024年7月,三名群众因亲属在国外意外失联需紧急赶赴当地,出入境管理大队迅即启动“跨国救助”绿色通道。通过跨部门联动协调、数据实时核验、邮政特快专递等机制创新,实现24小时全流程闭环服务,将护照直送群众家中。“关键时刻的加速度,托起的是生命的希望!”受助家庭深切感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民生护航行动,生动诠释了“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服务宗旨。


从搭建“24小时在线”智能服务矩阵,到全生命周期护航企业前行;从搭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到开设适老化窗口回应群众期盼……一项项举措出台实行、一件件实事落地见效,这些都是新津公安出入境管理大队“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服务改革,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直以来,新津公安出入境管理大队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圆心,以温暖服务为尺度,以改革创新为半径,绘就政务服务“同心圆”。下一步,这支“服务铁军”将继续以匠心守初心,以智慧增效能,以服务促发展,按下优化营商环境“快捷键”,跑出政务服务“加速度”,为建设开放型城市书写更温暖的“公安答卷”。

编辑:谢梦吟   校对:何盈巧   审核:刘祥玖 吴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