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法宣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唐万贵
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及国家知识产权宣传周来临之际,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法院联合攀枝花学院以“创新引领未来,法治护航发展”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产权法治宣讲活动。活动邀请了攀枝花中院相关法官参加。
创新载体 法律知识融入剧本杀
活动中,东区人民法院大胆创新,以当下年轻人喜欢的“剧本杀”模式为载体,巧妙地将法律文化内容与流行文化载体相融合,把“案例”改编成引人入胜的“故事”,借助“故事”深入浅出地阐释“法理”。通过让参与者在剧本杀游戏中进行角色扮演和推理、庭审,沉浸式地解决法律纠纷,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开展著作权普法宣讲,在学子心中播下保护知识产权的种子。
“剧本杀”以独特的“角色带入-线索推理-真相还原”模式,让学习著作权法知识变得趣味横生。活动现场,9名大学生化身“社长”“教授”“摄影者”“律师”等角色,在精心设计的三幕剧情中,从招新筹备会开始,经历侵权事件的产生,再到激烈的法庭对峙。通过这样的情节推进,将真实案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帮助他们轻松理解知识产权侵权判定标准、维权救济途径等专业内容 。
“非常有趣!第一次尝试这样的剧本杀。”“我们喜欢用这样‘沉浸式’学习知识产权知识。”参与活动的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他们表示,在游戏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著作权内涵与外延的理解,更深刻体会到了如何维护自身权利、避免侵害他人著作权。
深度解读 以案释法强意识
剧本杀环节结束后,东区法院进一步深化普法内容。以剧本杀依托的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例为切入点,对著作权的构成要件、核心要素及法律责任进行了系统解析。
针对发生在大学生身边常见的洗稿抄袭、视频音乐盗用、创作侵权等行为模式开展深入剖析。同时,结合学生社团运营实际情况,详细归纳了自媒体配图使用、推文转载、宣传视频剪辑等方面容易出现的侵权现象,并给出实用的避坑指南。针对学生们关切的现实问题,法官通过案例分析进行了精准解答,还分享了大学生原创作品的保护方式及快速维权途径。
通过“法条解读+情景模拟”的沉浸式讲授,采用系统化的理论阐释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模式,使抽象法律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防范指南,为学生群体在日常内容创作中防范著作权侵权风险及自身权益保护构建了科学认知框架,切实提升了大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张同学感慨道:“此次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更好地了解到了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原来知识产权应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龙同学也表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造力,我们要尊重知识产权与原创者,保护原创作品与版权。”
“下一步,东区法院将持续深化探索‘司法+高校’协作机制,运用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形式,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激发社会创新获利提供有利的司法保障。”该院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