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干细胞是成人礼献血的习惯延续
——00 后川中监狱新警范卓铭小纪
何立民 王威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牟廷河
“我没有想到我的努力没有白费,自己的愿望也实现了!” 4月25日,当四川省川中监狱00后新民警范卓铭接到自己捐献的干细胞在远方患者体内适应了的时候,心情有些激动。面对四川法治报记者的采访,这个大高个儿,长得壮壮实实的川东北小伙子,言语朴实中,竟然有些腼腆。
而事实上,当同龄人还在用 “躺平” 消解焦虑时,这个只有21岁的年轻民警,却用 60 天的汗水与坚持,去完成了一场震撼人心的生命救援。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藏蓝警服下的温度与担当,为新时代的青年写下一则生命大爱的篇章。
成人时的献礼与延续
“记得我18岁生日那天,在我老家大竹县中学高考前紧张的备考气氛里,一辆特殊的献血宣传车开进了学校,顿时吸引了我的目光。当时投影幕布上,一个个血液病患者渴望生命的眼神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那一刻,我没有丝毫犹豫,在车前第一次献了8毫升血样,这也算是我成人礼的一个仪式”。回想起那一刻,虽然过去了好几多年了,范卓铭说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他“就是想随手做件好事而已”,而这份多年前的善意,谁成想却会在今日化作照亮他人生命的光。
2021 年的一天,还在上警校大一学生的范卓铭,在又一次献血时,顺手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面对四川法治报记者的提问,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语气平淡地说:“当时不过是举手之劳,和平时献血一样,习惯了。”
接到骨髓库电话的喜与忧
2025 年元旦的钟声敲过不久,刚完成了新警 8 天培训的范卓铭意外地接到了中华骨髓库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询问:“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十几万分之一,对身体或许有影响,您确定愿意捐献吗?”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却带着未知结果 的“问询”,范卓铭没有丝毫犹豫,坚定地回答:“救人的机会可能只有一次,我必须上!”
“至今4个月了,我当时毅然决然地选择那一刻,,这个场景像放电影一样时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然而,当范卓铭将这个决定告诉父母时,母亲连夜赶车数百里从老家达州市大竹县赶到位于南充市的监狱。当看到年轻的儿子那一刻,一夜未休息好满眼通红的母亲问了一句“你是真的想好了吗”?
看到突然出现的母亲,范卓铭深感家人的关心,面对母亲的忧虑,他没有急于反驳,而是找来专业的医学动画,耐心地向母亲解释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原理和安全性,用专业知识一点点打消母亲的顾虑,在他的努力下,最终获得了家人们的支持。
备战60天确保成功捐献
为了确保捐献成功,范卓铭开启了为期 60 天的 “魔鬼训练” 模式。早春的川北大地,异常寒冷,清晨 6 点,当监狱还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操场便出现了他奔跑的身影。
不仅如此,他还戒掉了长期喜爱的奶茶烧烤,更健康的水煮鸡胸肉和蔬菜沙拉成了每日标配。在宿舍走廊里,他用灌满沙子的矿泉水瓶当哑铃,进行力量训练,默默记录着身体的每一点变化。
同事们看到他如此 “疯狂” 地锻炼,纷纷调侃他才入警就开始了 “疯狂内卷”,以为他在为尖兵大比武全力以赴,毕竟一张比武上优异成绩的证书最能证明一个热血男儿。
直到那张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四川省管理中心致监狱的公函出现,才揭开了真相 —— 他正在为一个素未谋面的生命拼尽全力,在这场关乎一个生命延续的战斗中,给他的压力并不压于“尖兵大比武”。尽管如此,他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全力以赴去做好一切准备,只为能给这位永远不会知道名字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临床上不忘对患者的期望
3 月某天清晨,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的采集室内,气氛略显紧张。导管中深红色的血液缓缓流动,为了提高干细胞浓度,范卓铭每天都要扎针监测。双臂上的针孔密密麻麻,叠成了独特的 “印记”,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也让他的后背隐隐作痛。
但当 237 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开始流动时,他顾不上身体的不适,轻声问护士:“请问这些细胞多久能到患者那里?” 随后,他心中默念着一个期望:“请你一定要好好活着!好好迎接这一个春天。”
“警察的职责不仅是惩戒错误,更是守护希望。” 面对记者的采访,范卓铭抚摸着警帽上的警徽,回答的声音不是很大,却透露出坚定。这句话与血液病患者感谢信里那句 “世界上多了一个流着相同血液的亲人” 遥相呼应。
“这场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情节的生命接力,却让我们看到了平凡中的伟大。小范用行动证明,‘00 后’不仅是被呵护的一代,更是敢于担当、传递温暖的一代;监狱民警的身影,不仅闪耀在高墙之内,更活跃在守护生命的每个角落。真正的英雄主义,藏在平凡人的坚守里,藏在面对陌生人时本能的善意中。”川中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袁建军感触颇深地说道。
如今,远方的患者在感谢信中写道:“世界上多了一个流着相同血液的亲人。” 而范卓铭的故事,也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更多人心中的善意与勇气。这或许就是生命最美的回响,也是藏蓝青春最动人的篇章。
记者手记
世界上从来就不缺惊天动地的故事,最动人心的,往往是那些在有素不相识的人处于危难的时刻,主动站出来担当大义的平凡人。范卓铭用行动告诉了我们:一个没有豪言壮语的平凡人,只要选择一件善良的事情,一份日复一日的坚持,最后也能成为照亮他人生命的光。
这位00后新民警范卓铭一手守卫着有形的高墙,另外一手托举起无形的希望,为新时代的青年写下最滚烫的注脚。
(川中监狱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