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县法院 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王焰
3月的高原余寒犹厉,黄河入川口的碎冰裹挟着春汛奔涌而下。伴随着阿曲河水消融的欢唱,阿坝县法院干警将司法温度播撒在海拔3300米的雪山褶皱之间,以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凝聚民心,让法治春雪浸润民族团结的沃土,在雪山与法徽的交相辉映中,书写“净土阿坝·平安有我”的司法长卷。
联村干警访民情,细话民意炉火暖。阿坝县法院干警循着蜿蜒的峡谷,走进联系乡柯河乡开展“法治入村入户听民声”的双联双进群众走访活动。法院干警们叩开一扇扇木门,将国家政策的解读和安全生产的叮嘱,化作牧民耳畔最温暖的“家常话”。
“今年三农惠民政策多,要抓住机会。”“娃娃要上学才能走出大山,有更多的选择。”“医疗保险可以在生病住院的时候报销部分费用,减轻负担……”法院干警们以农牧民群众听得懂的话讲解养老医疗、教育补助等政策,把“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大主题化作“庄稼收成”“孩子上学”等小故事,将“双联双进”工作做细做实。
送上法理消芥蒂,石榴树下话安宁。“石榴籽调解室”的干警们步履不停,带着法律“良方”与安全“护盾”,走进辖区寺庙与企业,以“法治问诊+安全护航”模式架起司法为民连心桥。在寺庙,他们与僧侣围坐经堂,宣讲《宗教事务条例》及安全生产法规,引导僧侣增强法治观念,提高宗教法治化管理水平。聚焦企业发展痛点,他们走访辖区企业,围绕合同履行、劳动用工等风险点提供“法治体检”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排忧解难。
山畴普法采药急,筑牢边界手足情。“一乡(镇)一法官工作室”的干警们踏过皑皑的雪线,以“法治护农、司法惠农”为主线,深入乡镇开展“法治护航春耕”主题宣讲。针对高原易发的草场边界、农资购销等纠纷,成立巡回排查组,深入田间地头和远牧点开展矛盾摸排,发放《农牧民权益保护手册》200余份,解答土地承包、生态保护等法律问题18次。
同时,法院干警们用藏汉双语讲解《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把“采挖期限”“禁采品种”等法规内容转化为当地农牧民听得懂的“采药三字经”,通过“挖药季、记心里;禁采种、不触碰”等生活化谚语,让“挖药要留种,来年才有收”的生态理念伴着酥油茶香飘进农牧民心田。
双语课堂融法礼,护航花季启童蒙。书声琅琅的校园里,一场“法治春风”正悄然拂过高原少年的心田。15名法院干警变身为“法治副校长”深入25所中小学校,以“沉浸式普法”点亮青少年法治信仰。他们用藏汉双语讲述“法律是什么”,将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化作生动的寓言故事,用格桑花与风霜的“共生法则”传递自我保护真谛,2000余册藏汉双语法治绘本如蒲公英般撒向牧区,为雪域“幼苗”筑牢法治根系。
法官阿妮传家事,妇女维权暖意生。在麦尔玛镇、四洼乡等乡镇,“法官阿妮工作室”的干警用藏汉双语开设“格桑花法治课堂”,以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为脉络,结合高原女性关切的草场继承权、婚姻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纠纷等问题,将法律术语转化为牧民听得懂的诗,用“牦牛抵债”“酥油分配”等牧民熟悉的比喻解析法律,让法条如糌粑般“接地气”。藏族阿妈感慨:“法律就像帐篷里的炉火,温暖人又明亮。”
线上云端解民忧,指尖诉讼步轻盈。依托智慧法院建设,阿坝县法院全面推行“网上立案+跨域立案”,让身处偏远牧区的群众也能享受“家门口”的司法服务。电子送达系统让法律文书“秒送”千里之外,视频调解平台让矛盾纠纷“隔空”得到化解,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高频诉求,推动诉源治理向前延伸。
阿坝县法院诉讼服务大厅里,“银发服务岗”的导诉员正弯着腰为一位藏族老阿妈逐句解释调解协议的内容,一旁的“护苗驿站”播放着宗巴雅母普法动画片,让孩子们在等待时也能学习法律知识。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大厅内不仅设立了专属服务窗口,还配备了轮椅、雨伞等便民物品,确保群众进门有人迎、办事有人陪、困难有人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