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拔弩张到体面道别:一场法律与温情的双重奏

  
2025-03-13 17:53:03
     

在生活漫漫的旅途中,婚姻曾是两人携手同行的美好约定,可有时,缘分的轨迹悄然改变;当婚姻走到解体的十字路口,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如同交织的丝线,缠绕着当事人,也考验着法律的公正与温度。

剑拔弩张的开场


炉霍法院的藏式调解室内,气氛压抑地令人喘不过气。原告仲某和被告郎某曾是亲密的爱人,如今脸上满是疲惫与决绝,曾经的爱意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对簿公堂”的对立。原告主张自己在家庭财富积累中付出更多精力,应分得较大份额;被告则坚称自己为家庭生活默默奉献,同样有权获得平均分配。而在抚养费问题上,一方认为经济压力大而想少负担,另一方则希望给足保障。

法理情中寻平衡


承办法官了解案情后随即展开三维调解工作法:一是铺开法律条文。向双方当事人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编的具体法律规定,帮助其明晰法律责任与权益。二是启动情感共振模式。借助“换位思考调解法”,引导双方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从而有效化解彼此的对立情绪,同时充分考虑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三是搬出“未来账本”。全面深入地考量子女未来成长所需的身心环境,以及建立财产动态分割评估机制,以实现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

经过漫长的调解,双方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在调解协议上签下名字的那一刻,曾经的矛盾与怨恨渐渐消散。虽然婚姻关系解除,但在法律的调解下,为孩子的未来撑起了一把保护伞,也为彼此的财产分割画上了相对公平的句号。

48小时析产交付



 为避免矛盾升级,调解后的翌日清晨,炉霍法院组建“2名法官+3名法警”的析产小组,奔赴200公里外的原告住所地,完成财产清点分割,凭借严谨的流程的细致的沟通,成功实现析产执行零冲突。

 这场持续72小时的离婚调解,是法律对公平的坚守,也是人性温情的彰显。

(呷绒 地吉)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