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市:送法下基层 普法入人心

  
2024-10-12 14:23:27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李季 实习生熊隽菡  康定市司法局供图

今年来,康定市司法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甘孜州司法局的精心指导下,以“三抓五建十行动”为牵引,以“八五”普法规划为抓手,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推进“送法下基层”活动。


问需供给。康定市司法局积极构建僧尼群众下单,基层党委送单、司法行政机关派单、行业主管部门接单、人民群众享单的“闭环式”“联动式”“菜单式”普法新格局。设置专职普法联络员,定期收集基层法律问题,精准把握不同群体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法律困惑与诉求,确保法治宣传能够直击痛点、有的放矢。一方面,问需于僧尼群众。康定市司法局充分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和“支部共建共享”工作,通过与老百姓“面对面”“心交心”“聊家常”的方式,收集法律问题。另一方面,问需于基层党委。采取调研访谈等方式与基层党员干部进行深度交流,收集辖区治理乱象和法律盲区。同时,问需于行业部门。根据日常行政执法情况,向行业部门收集征地拆迁、矿产资源管理等区域性法律问题,并对收集整理出法律问题,采取“对症下方、照方抓药”方式,量身制定法治宣传方案,有效运用“集体谈话+个别宣讲+跟踪教”“以案说法+以案释法”,深入镇(乡、街道)5个、重点寺庙3座、村(社区)34个,针对性法治宣讲活动60场次,受教育僧尼群众达6360余人次,切实推动普法工作从“大水漫溉”向“精准滴灌”转变。

多方联动。康定市司法局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法治宣传教育“领头羊”作用,向行业主管部门派发普法清单,并组织各方法治力量参与宣传活动。以“普法讲师团”为主力。按照“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从相关部门、乡镇党委抽调业务骨干30余名,组成“普法讲师团”,精心准备20余堂普法课程,落实村常职干部集中学法10日,促进村委树起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新风气。以“法律明白人”为辅助。以“部门负责村委、村委负责群众”为总体思路,将村“八大组织”、人民调解员、村民小组长等培养为“法律明白人”。充分发挥“八大组织”人熟、地熟、情况熟等优势,抓住农牧地区耕种收割、资源采挖等人员集中时机,走进乡村院坝、村居街道向群众面对面开展法治宣传,有效破解基层治理中法律手段太硬,说服教育太软的难题。以“优质律师资源”为补充。精心挑选援助律师、公职律师2名,全天候跟随宣讲团,实时做好法治保障,为村集体和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形式法律服务,协助开展村规民约和村集体合同审查等服务,帮助基层解决法律疑问和法律难题,积极回应了群众法治关切。

以解决基层问题为导向,着力打好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纠纷调处“组合拳”,确保实现僧尼群众舒适享单。要聚焦矛盾纠纷化解促和谐。坚持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法律问题解决在基层,针对群众反馈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堵点问题,采取现场恳谈、法治讲座、集体受教等方式,实行靶向突破,成功处置涉法问题30余件,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聚焦法律咨询服务解民忧。紧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不断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采取“现场受理、实时解答”方式,为僧尼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达100余件次,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聚焦行业乱象治理促发展。依托“送法下基层”普法活动,围绕试点镇(乡、街道)特点,以问题为导向,坚持边学边干,同步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成功解决了边界矛盾纠纷、乱搭乱建、旅游乱象等问题。为平安康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实现了群众普法需求“一站式”受理、全链条解决,推动了“送法律”与“解难题”一体推进、相互融合。

下一步,康定市司法局将以推动落实“八五普法”规划为抓手,继续深入开展“送法下基层”活动,持续拓展“菜单式”普法新路径,不断增强普法宣传的精准性、实效性和实用性,为推动平安康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编辑:张晓雨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