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冰玉
7月10日至11日,“2024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天府新区(四川自贸区)检察院“天府中央法务区检察服务智能化平台”和“组织未成年人有偿陪侍、卖淫类案件综合履职法律监督模型”成功入选智慧检务创新成果;6篇论文入选智慧检务、智慧司法创新论文。
据了解,自2020年以来,天府新区(四川自贸区)检察院共有4个案例、12篇论文入选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果,此次入选的案例和论文系智慧检察建设成果连续第4年入选并创新高。
“近年来,我院严格贯彻落实最高检“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工作要求,强化大数据法律模型构建与应用,以数字检察赋能法律监督提质增效。”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坚持业务主导 强化统筹安排
高度重视,明确思路,该院形成“党组统筹、专人推进、全员参与”的数字检察格局。遵循“小切口”构建模型规律,聚焦公民违法代理、未成年人有偿陪侍等点位研发大数据模型5个,虚假长租阻碍民事执行模型获评第一届四川省检察机关数字检察“金点子”创意竞赛二等奖,组织未成年人有偿陪侍、卖淫类案件综合履职法律监督模型获评2024年度成都市检察机关数字检察模型创意竞赛一等奖。
强化数据归集 加强数据治理
全面融入“智慧蓉城”建设,协调市场监管、行政审批、大数据办等行政部门,获取“天府大脑”部分数据的调取、分析权限,有效打破外部数据壁垒。用足用好内部检察数据,针对自贸案件管辖区域界线查找困难、公检法数据共享不畅等问题,利用四川自贸区所涉基层检察院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数据,创新建立“自贸试验区司法案件综合分析研判机制”,该机制入选2021年度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检务十大创新案例和四川自贸区第五批可复制可推广制度创新成果。
注重应用推广 优化便民服务
依托已有成熟模型和自主构建模型发现监督线索40余件,深入开展专项监督,有效推动法律监督由点到面、由个案到类案、由一域到全域的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上线运行“天府律检通”,为律师提供异地阅卷、辩护与代理等便利化服务5300余次,该机制成功入选全国政法智能化智慧检务创新案例和四川自贸区第六批可复制可推广制度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