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强基 管理赋能 改革兴院
——探访成都市郫都区法院荣获蓉城政法先锋集体称号背后的故事
郫法宣 陶伟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大家想一想,能够成为员额法官,能够成为法院中层干部,能够成为法警……我们要读多少年书,看多少本卷宗,做多少群众工作?家庭对你又寄予了多少厚望?不慎始,慎终能行吗?”去年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在36名员额法官、17名中层干部和18名法警宣誓仪式上,成都市郫都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龚桂莲的一番感性发言让全院上下感受到了肩上的担子。
改作风,没有休止符;抓廉政,永远在路上。2023年,无论是在爬坡上坎的跃迁之时,还是在伫立巅峰的蝶变之际,郫都区法院都坚持“制度强基、管理赋能、改革兴院”发展思路,深入开展“能力提升年”主题实践活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荣获2023年度蓉城政法先锋集体称号,荣获2023年度工作总体先进,改革工作、执行工作位居全市第一,重点质效、民事审判、审判管理、调研宣传等多项工作进入全市前列。在2023年度全省法院考评中,荣获“四川法院督察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全省法院调研工作成绩突出集体”“‘五项专项工作年’行动成绩突出集体”。
“2023年,我们用制度强基、管理赋能、改革兴院的‘绿水青山’收获了属于法院人自己的‘金山银山’!”龚桂莲说。
教育在先
土方子与金点子
据郫都区法院机关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郫都区法院把“普规普纪”工作列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开展常态化普规普纪教育实施方案》和《郫都区人民法院开展常态化普规普纪教育实施办法》,将普规普纪工作纳入法院党组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任务分工、责任清单,确保普规普纪工作落地落实。
深耕“责任田”。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深入开展党建工作“两巡一改三提升活动”,将支部工作成效融入业绩考核,形成“支部自评、支部互检、党办审核、党组决定、全院公示”新模式,构建“支部建设标准化、党员管理可视化、考核评价科学化”完整体系。
激活“动力源”。拓展教育形式,创新开展“荣退仪式”、“党务讲堂”、自编《党务工作流程》实操手册等多形式活动,组织全体党员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50余次。探索跨行业党建联建机制,2023年与区纪委监委、西盛集团搭建党建联建平台,签订四项共建协议,实现“组织建设互促、党员干部互动、党建载体互用、结对帮扶互动”新路径。
该院党组严格要求全院做到集中学习和日常教育相结合、廉洁自律与加强监督相结合,主动把党章党规党纪、法律法规融入工作生活,始终做到心中有规、心中有戒,并有针对性地向党员干部宣传普及党的各项纪律规定,及时通报典型案例,引导和督促广大党员干警、公职人员知规知纪知法、守规守纪守法,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用好“土方子”。注重学习型法院建设,利用党员阵地、“读书角”,开展“微党课”“党员读书分享会”等学习活动。打造“选用管育督”全链条年轻干部培养管理模式,为新进干警配备政治和廉政导师;创建“青苗研习社”“子规·箐学社”,着力青年干警政治和业务双提升。实施“卓越法官”培养工程,推进“三项精品”评选。坚持线上线下相融,在组织干警参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旁听职务犯罪庭审的同时,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门户网站、微信群强化教育,打造廉政教育“新业态”。
在划清纪律底线的同时,该院更注重通过专题教育等各类活动竖起干警的道德高线,让全院在遵纪守法上始终做到自发更自觉。在近几年上级法院及纪检部门的各类明察暗访中,该院均实现“零通报”。
制度强基
扎笼子与激活力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对于郫都区法院的规范化管理,这本《制度汇编》不仅见证了其发展历程,更标注出境界高度,让我们很受启发!”今年3月,在郫都区召开的规范化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上,“赞叹”“钦佩”“学习”成为高频词。
聚焦“党建引领”。打造“党建+文化建设”模式育魂,开创“党建+人才培养”模式聚力,实行“党建+品牌创建”模式增效,激发队伍建设内生动力。完善党建工作积分量化考核制度,将主责主业完成情况纳入党建考评,定期评选优胜部门和优胜团队,激励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健全督办制度,对上级法院决策部署、本院党组决策部署和领导批示事项,建立院务会安排部署工作台账,实行“一事一督”、进展“一周一报”,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同时完善聘用人员管理制度,优化队伍结构和考核奖励,根据队伍动态变化情况开展招聘、考核、培训、淘汰等工作,激活聘用人员队伍。
针对长期未结案“边清边积”难题,修订完善《长期未结案件管理办法》。“办法”一经实施便见成效,“新增一年以上长期未结案”同比下降近七成。加强对案件质量的监督管理,该院领导带头开展改发案件评查,定期组织召开改发案件评析法官沙龙,找准改发案件存在的症结,案件质量稳步提升。
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灵魂。为防止司法权力脱轨偏向,该院坚持以严实为导向,以制度为抓手,从战略高度提升法院管理的规范化水平。经过三年多的夯基垒台,该院已修订完善了坚持制度为基,出台和修订党务、政务、审务各项制度规范50余项,初步形成一套打基础、管根本、利长远的制度体系。
制度的生命在于落实。郫都区法院先后完善院领导周一例会制、月度院务会制、院领导周带班巡查制等“三位一体”的责任落实机制,对照院内规章文件,通报“针针见血”,整改“个个动真”。
管理赋能
列单子与担担子
“身为中层正职,兵头将尾,承上启下,无论对人对己,都得发现问题不怕早、剖析问题不怕辣、整改问题不怕深,让全局上下干事不出事,干事更出彩!”作为司法权的热点部门,执行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以工作通报为抓手,提高管理可视化水平。对全院22项审务工作进行定期通报,让各项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工作推进情况、工作成效、问题困难等可视化,以“红黑榜”表彰先进、通报后进,实现全院各部门和干警肩上有责、争先有标、行为有尺、考核有据。
以工作专班为载体,提高管理项目化水平。对于重点工作,打破传统部门之间“分工分家”“条块分割”局限,跨部门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诉源治理、智慧法院建设、执行一体化改革、打击拒执等多个工作专班,从基层基础厚植、科技赋能、机制优化等层面促进主责主业质效提升,执行工作、民事审判进入全市第一方阵。
以工作手册为依托,提高管理规范化水平。制发《审判管理手册》,人手一本,对各项审判管理事务的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系统操作、注意事项等作出明确指引,提高辅助人员从事审判管理事务的标准化水平。严格审限变更审批制度,修订完善《审限精细化管理操作规程》。以流程图、要素表等方式清晰、直观地展现审限变更流程、变更事由和佐证材料。针对裁判文书质检中发现的常见错误,制定《关于规范裁判文书的意见》,提升裁判文书制作标准化水平。
弊绝风清绝不会从天而降。该院党组高度重视干部管理职能发挥:一方面,严格对照“20字”好干部标准提拔任用干部,让管理者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另一方面,党组主体责任、纪检监督责任及部门一岗双责均以清单形式一一列明,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全力堵实管理漏洞、清除权力死角、防范风险隐患。
司法权力是法院廉政建设最大的“危险源”。该院坚决破除执法办案与廉政建设“两张皮”现象,创设差错案件责任追究制,努力让二者相向而行、同频共振。
以“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理念为先导,将发改案件作为管理重点,每季度组织对上季度发改案件的专项评查。一旦认定存在瑕疵差错责任,纪检监督部门随即介入,审查背后有无不廉不公问题,并严肃问责。
改革兴院
提效能与牵引力
统筹推进司法办案和司法改革,以改革破解司法办案难题、提升司法办案效能,以创新引领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该院统筹推进司法办案和司法改革,部署实施重点改革项目11项和自主改革项目2项,以改革破解司法办案中的堵点、痛点、难点。落实改革检查督促,建立每季度定期召开司法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和每月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制度,听取改革推进情况汇报,压紧压实改革责任,取得成都中院认可的改革成果30余项,改革工作跃升至全市第一。
创新构建房地产纠纷全流程示范诉讼解纷体系,高效化解房地产纠纷702件。建立自动识别、在线审理、监督检查机制扩大小额诉讼适用,适用率位居全市法院前列。创新“334模式”深化终本案件单独管理,执行案件终本率下降到43.04%。全力推进衍生案件治理,加强执前督促和随案执行,做实判后答疑,自动履行率和服判息诉率均位于全市前列,纠纷在院时间压缩到270.43天,全市第二,案件比1.34.全市第一。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卢建平认为,郫都区法院建立的送达、保全、鉴定、财产查控、资产处置、终本案件管理等多项审判执行辅助事务集约办理机制,有效减轻了各办案团队程序性、事务性工作。强化人才支撑,部署实施“能力提升年”主题活动,创建“郫法青苗研习社”,全面加强领导班子、中层干部、青年干警和聘用人员“四支队伍”能力建设,全力提高法院队伍综合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