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堆沉甸甸的钱格外“耀眼”

  
2024-07-04 11:27:55
     

李建波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雍剑波 文/图

“自己该怎样生存?是否还能继续活下去?用什么来支撑今后的生活……”这天,正当家住广安区某乡镇的邓某为今后治病忧虑时,急促的电话铃声将邓某拉回了现实。

“请问你是邓某吗?我是广安市广安区法院的执行法官,你申请执行的案款到位了,我们给你‘送钱来了’。”

邓某听到电话里传来的声音激动得语无伦次,用哽咽的声音回复着:“谢谢你们!谢谢法官!我的后半辈子终于有着落了!”

 

事情发生在2020年8月,邓某与胡某甲系同村村民,胡某甲在外承接雨棚拆卸及安装业务,并雇用邓某为胡某乙进行雨棚安装,期间,因操作不当和缺乏安全措施,邓某从高处坠落受伤。通过及时抢救和治疗,邓某保住了生命,但因此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

这对本就不富裕的普通农村家庭来说如同雪上加霜,长期护理及治疗还需高额的费用支出。邓某遂向广安区法院提起诉讼,判决结果为胡某甲和胡某乙分别向邓某赔偿30余万元和25万余元,判决生效后,邓某向广安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查明胡某甲和胡某乙名下均并无财产可供执行,而邓某则面临无法继续治疗和生活的现实情况,执行法官便传唤二人到庭。

胡某甲称:“法院的判决我‘认账’,但我也是靠着打零工来维持生计,生活已经很窘迫,根本无力来履行如此高额的赔偿款。”

胡某乙称:“我只是做点小生意,现在行情不好,没有挣到什么钱,也无力向邓某支付赔偿款。”

执行法官遂立即对该案进行仔细梳理,通过镇镇府、村委会、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被执行人的情况,并向被执行人及其亲属释法明理,说明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等。因此,执行陷入僵局。

 

在执行法官的耐心沟通及被执行人的家人及亲属的帮助下,胡某甲和胡某乙愿意通过向亲朋好友借款及银行贷款的方式来履行义务,并与邓某达成执行和解,由胡某甲向邓某支付29万元赔偿款,胡某乙向邓某支付18.5万赔偿款。

当执行法官把沉甸甸的现金交到邓某手中时,邓某颤巍着双手接过这用身体代价得到的赔偿款,老泪纵横,拉着执行法官的手说道:“是你们让我有继续活下去的勇气,是你们给了我生活的希望,谢谢法官!”

当阳光照射在邓某怀抱中的现金时,显得格外的“耀眼”。

编辑:谢梦吟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