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驻警 片区见警 致力打造群众“家门口派出所”——仪陇县公安局金城派出所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纪实

  
2024-07-03 10:50:53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牟廷河 文/图

“我们这个人口近10万的古老城镇,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快乐地生活着。这太平盛世的背后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公安干警、镇村干部群众的日夜守护,艰辛付出”。 在一间简洁的办公室,记者和儒雅的金城派出所长王明俊一见面,他便对记者赞叹回答到。

顺时而动,应势而为。去年以来,仪陇县公安局金城派出所在县局党委的领导下,在金城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统筹社会各方力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深入推进派出所“两队一室”警务运行机制改革,探索“社区驻警、片区见警、警镇联动”的警务运行新模式,全力打造群众“家门口派出所”,书写红色故里平安建设新篇章,四川法治报记者此行就这一情况进行专访。


搭班子立制度  组建有速度

金城镇这个古老的山区老县城,历史上一直是县衙所在地,是政治经济中心,由于山高缺水而影响城市发展,2005年仪陇县城由此搬迁至新政镇。现在该镇常住人口76850人,下辖12个社区、20个行政村。


采访中,金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一村一警务助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中华向记者介绍到,近年来由于棚户区改造,过境高速公路建设、商品房开发不规范,加之县委政府机构搬迁,人员流失大等原因,造成遗留问题多,社会矛盾突出,为了化解矛盾,解决好遗留问题,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一村一警务助理”工作为抓手,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构建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社区、农村警务工作建设也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目标确定后,心动莫如行动。2024年元旦刚过,该镇便立刻成立“一村一警务助理”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分管政法副镇长及镇党委委员、派出所所长为执行副组长,其余党委成员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金城派出所,由王明俊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领导小组成立以后,随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出台《金城镇“一村一警务助理”工作实施方案》、《金城镇“一村一警务助理”工作考核细则》、《金城镇矛盾纠纷处置工作规范》、《金城镇警情分流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及考核细则,派出所同步制定《社区民警工作规范及考核办法》,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并按照“3+1”工作机制持续推进相关工作。

配人员划区域  工作有尺度 

社区按照“1+2+N”模式,配备社区警务团队。

骄阳下,记者一行来到金城镇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禹宫社区,这里除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外,由于人员流动性强,风险隐患也较为突出,给辖区平安稳定带来巨大挑战。

位于禹宫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警务室,崭新的办公桌椅、电脑等办公设备整齐地摆放在办公室里,免费茶水、巡逻器械等一样俱全,同时还接入了公安专网,规范的人员制度公示栏,警务室与社区同址办公。警务室专职民警罗涵仪介绍到,他们现在是专职社区民警1人,辅警1人,警务助理1名,网格员、楼栋长等治安积极分子N名。社区民警同时挂职社区副书记,参与社区党委议事决策。

正在社区服务中心办公的唐婷副书记告诉记者,警务室自今年一月成立以来,解决了广场游乐园安全隐患,附近校园门口车辆乱停乱放,未成年人上网等问题,周边居民很满意。


据统计,1月运行至今,共接群众报警18起,同比下降12%,其中纠纷、求助警情17起,纠纷化解率94%,电信诈骗、盗窃等刑事案件零发生。

农村按照“1+1+N”模式,配备农村警务力量。

看完禹宫社区警务室后,记者一行驱车赶到位于乡下的梭坡片区警务室,在刚刚刷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大院里,新装修的警务室里,崭新的办公桌椅、电脑等办公设备,免费茶水、巡逻器械等一样俱全,规范的人员制度公示栏,警务室与社区同址办公。


驻片区警务室的饶申斌副所长介绍到,前不久片区有个砖厂的工人受伤了,他们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处理,协调综治、司法等部门配合,连续3次协调,最终在梭坡片区警务室协调达成功,避免一起工伤诉讼官司,同时消除一起风险隐患。

每个片区警务室明确1名副所长为责任区联系民警,同时明确1名专职辅警负责片区5至8个村委会的警务工作协调、指导,片区每个村委会明确1名警务助理专职负责日常警务工作。

对于警务助理人员选聘。各村、社区推荐1名政治立场坚定、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相对年青的常职干部作为警务助理候选人,采用“基层推荐、民主评议、派出所审查、党委考察”的方式确定警务助理人选,到岗后,警务助理利用其“熟人、熟地、熟事、熟情况”的优势,按要求管理服务好辖区内群众。


针对金城镇辖区大部分村委会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群众居住分散和警力不足、出警路途远等现实问题,按相邻相近原则,将金城镇下辖的所有农村划分为4个警务片区,即梭坡片区、金印片区、双盘庙片区、长青片区。

明职责重落实  服务有温度 

“非常感谢你们,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的老父亲不知何时才能回家!”春节刚过,在外流浪5年的谭某在民警的护送下与亲人团聚,亲属拉着片区民警的手热泪盈眶。

聚力“做警事”体现在围绕派出所基层基础人员信息采集等中心工作,警务室召集楼栋长、网格员、市场管理员,定期梳理一时间段内辖区人口流动、商铺变动等信息,对辖区人、事、地、物等基础信息做到全量掌握、动态更新。

倾力“解民忧”体现在主动公布社区民辅警联系方式,及时接受“12345”等平台投诉反馈,针对群众诉求,及时邀请社区干部实地踏勘,积极回应群众诉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全力“护民安”体现在将防电信诈骗、交通安全、防火防盗等宣传纳入日常常规工作,制作“致辖区群众一封信”、“反诈手册”、“反邪购物袋”、“交通安全挂历”等资料,联合物业、市场管理员等积极分子,利用入户走访之机,采用群众通俗易懂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安全宣传。

严监管抓3个“1”  推进有力度 

在去梭坡村警务室的路上,所长王明俊两次强调,他们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实实在在地抓好警务室工作,为此还推动党委政府专门出台《金城镇“一村一警务助理”绩效考核办法》,实行“每月召开1次推进会、每月1次实地全覆盖工作督导、每月1次书面工作通报”,通过查阅工作日志、明察暗访等方法,将警务助理分档次、评先优,对直接提供违法犯罪线索或有其他突出成绩的,实行“一案(事)一奖”,激发警务助理工作积极性;对有严重违纪行为或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及时予以劝退,确保警务助理队伍纯洁。

“我们还搭建了96个人的微信管理平台,借助手机微信建立微信工作群,适时推送县公安局和派出所各类重点工作,对警务助理人员微信签到、共享动态位置、展示工作场景,重大紧急任务一键群发指令,方便日常考勤、指令发布、线索反馈、在线便民服务工作答疑等工作开展。”政法委员、副镇长李兵介绍到。对在日常工作中、生活中发现的交通、消防、地质等安全隐患,邻里、消费、经济、家庭等纠纷线索第一时间上报,并配合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落实检查整改、化解处置工作。


多方联动共管  合作有深度

“社区、农村警务室成立以来,他们化解了大量矛盾,到我们法庭的案子也少了,对化解矛盾纠纷起到了重要作用。” 仪陇县人民法院金城法庭庭长冯明对记者说。

今年以来,金城镇党委政府和金城派出所同谋共建,大力整合资源,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社区警务室建设,扎实开展信息采集、矛盾化解、安全防范等工作。

为了更好地化解矛盾,各村(社区)成立由1名社区民(辅)警、1名警务助理和1名综治网格员组成的“1+1+1”调解团队,充分利用警务助理自身信息灵、情况明、早发现和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了心、办得成事的优势,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逐步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工作势头。   

对非警务警情进行分流,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接警及时通报镇党政办,镇党政办和派出所分别指派社区干部和社区民警同步处警,并赋予社区民警监督考核权,对社区干部到场情况及事件后续处置情况进行跟踪督导,确保非警务警情流转落地,处置高效。据统计,运行以来,派出所共指派非警务警情29起,均在社区民警和社区干部的联合处置下,得到妥善解决,实现既为派出所减负,又为社区干部工作助力的“双赢”局面。

 “今年一月警务室成立以来,由于他们的工作投入,我们的工作压力减轻了,烦心事也少了,矛盾纠纷也少了,老百姓时时处处都感觉民警就在身边,满满的安全感!”梭坡村党支部书记景勇军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通过近半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社区民警“下社区”到“在社区”的工作转变。

到金城镇调研的仪陇县公安局负责宣传的程江华副主任介绍到,近年来,仪陇公安通过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实施自治,加快感知源建设实施智治,深化普法宣传实施法治,加快基层法治系统建设,深入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区治理由“控事稳局”向“深耕善治”转型,由点到格,由格到面的美好局面已经打开了。

如今的仪陇金城镇立足辖区实际,探索“社区驻警、片区见警”辖区警网全覆盖的警务运行新模式,全力打造群众“家门口派出所”,缓解警力不足、强化基础管控、破解管理难题、延伸服务触角,真正做到“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不断夯实城乡地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让新时代的枫桥经验不断升华,让人民群众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采访结束时,金色的夕阳洒满山梁上的老县城,被祥和的气氛笼罩着,如一幅美丽的油画,散发出活力之美。记者深深地感觉到这张小小的警网必将慢慢地从金城镇铺满“两德”故里的红色大地,必将绘织成一张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平安网、幸福网。

编辑:谢梦吟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